茶杯的杯型多種多樣,作為造型藝術的一種必然是跟其實用性密切相關的。
那么我們從實用角度出發(fā),基于杯型口沿和造型來看一看:不同的杯型,適宜拿來喝哪類茶?在使用時,各類的杯型又會對喝茶有著怎樣的影響?
首先來認識一下不同的杯型都長什么樣子,也可以對號入座,看自己使用的茶杯是屬于哪一類?
1、敞口杯
外形特征:上寬下窄,杯壁整體呈45度左右傾斜。
典型器型:建盞、斗笠杯等
建盞:敞口、斜身、深腹、圈足,盛行于宋代,胎體較厚。
斗笠杯:口部大,底足小,靈感來源于蓑翁的斗笠,故得此名。
2、撇口杯
器型特點:腹壁接近于豎直,自下腹壁內收,圈足,口沿微外撇。
典型杯型:壓手杯、花神杯、鈴鐺杯等
壓手杯:口沿平整偏厚外撇,握于手中時,微微外撇的口沿恰好壓合于虎口處,穩(wěn)貼感好,厚潤敦實,故稱“壓手杯”。以明永樂青花壓手杯最為聞名。
花神杯:源自清康熙時期皇宮中使用的酒杯,因其杯上繪有十二個月中的代表時令花卉,指代十二位花神,故被稱為十二花神杯。
鈴鐺杯:又稱仰鐘杯、金鐘杯、流行于明清時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鈴鐺,由此而得名。
3、直口杯
器型特征:全身直壁,或腹部到口沿處直壁。
典型杯型:蛋殼杯、豬口杯等
蛋殼杯:因杯體輕薄如蛋殼,故稱蛋殼杯,從外形上來講,多為為圈足,直口,底部逐漸收攏。
4、收口杯
杯型特征:斂口,闊腹,收底。
典型器型:圓融杯、羅漢杯、禪定杯等
禪定杯:肚子略外鼓,口徑略內收,胎體偏厚。
在了解完各種杯型之后,那么不同的杯型應該搭配怎樣的茶才會使口感最佳,使用效果更好呢?
敞口杯:
因其杯型導致茶湯和空氣接觸面積大,散熱快,但敞口不易聚香氣,適宜夏天使用,品飲解暑去熱的綠茶或者新白茶,清甜爽口。
如果夏天飲用熟普類,為了散熱快,也可以選擇紫砂材質敞口杯,吸附雜味,使口感更加糯滑。
撇口杯:
從受熱角度來說,微撇口,在杯壁和口沿處有明顯過渡段,導熱慢,不易燙手。而且鈴鐺杯等杯身瘦長,聚香度好,便于聞香。
胎薄方便溫度把控,可以即時感受茶湯溫度??谘靥幈『襁m中,有飲用弧線,方便飲用,唇感貼合度好。
適宜各類茶的飲用,尤其是烏龍茶。例如巖茶,高杯聚香,可以充分感受到香氣的變化和層次,但是因有些鈴鐺杯杯身偏薄,在冬天保溫性不佳,這時候選擇厚胎壓手茶杯為佳。
直口杯:
若杯身偏長,聞香氣較為方便,適飲烏龍茶等高香類茶,但不適宜太過瘦長,否則飲用茶湯時容易碰鼻。
而像杯身較短的直口杯型,杯底寬,造型簡潔明快,適宜飲用白茶、紅茶,直接入口過喉,湯感的甜潤爽滑更加突出。
收口杯:
聚香和聚味的效果好,但若胎體較厚,收口明顯,在使用的時候可能會出現(xiàn)必須仰頭來飲用,平端會使得茶湯喝不盡。且在與杯托搭配時,若杯底實足,一旦有茶湯溢出,易與茶托粘連。
有一些收口杯改善其缺點,微收口,杯腹厚但是收口處偏薄,可以放在冬天使用,保溫效果好。腹部容量大,適宜用來喝黑茶,老白茶等,氣質古樸,也有厚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