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關鍵制作工藝為萎凋,白茶是六大茶類之一,主產于福建福鼎、政和等地,是采用當地大白茶、水仙茶樹以及群體種茶葉鮮葉為原料,經萎凋、干燥、揀剔等工藝制成,其中萎凋工藝尤為關鍵,其目的為蒸發(fā)水分,使葉內含物發(fā)生緩慢水解、氧化變化,形成白茶的外形、內質、香氣等特點。
白茶的制作工藝
1、采摘
白茶的采摘標準是極高的,有“十不采”原則。
雨天不采 ,露水未干不采,細瘦芽不采,紫色芽頭不采,風傷芽不采,人為損傷芽不采,蟲傷芽不采,開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態(tài)芽不采。
白茶根據氣溫采摘初展鮮葉,芽葉成朵,大小均勻,留柄要短。輕采輕放。竹簍盛裝、竹筐貯運。
2、萎凋
日光萎凋,是一種借助自然光源對茶葉進行加工的手段。
基本方式,是將鮮葉采摘回來后,均勻薄攤在竹篩(匾)上,置日光下自然萎凋。時長根據光照強度和氣溫高低,一般約2到3天。
日光萎凋聽起來簡單,其實真正操作起來并非易事,對鮮葉來源、陽光強弱和晾曬時間要求嚴格:
須是晴好天氣采摘的原料,芽葉的白毫要保留完整;攤放不可重疊,避免變黑、變紅;不可翻動,防止傷葉變紅;同時要保證光照的充足。
竹篩擺放位置也有講究。要注意風向,如果風太大,就要趕緊把茶轉一個方向;如果陽光太強烈,就要迅速把茶葉從直射的位置調整為斜射;地表的濕度太高了,就要離地晾曬;含水率太高了,就要攤得再薄一點;含水率很低的時候,就得攤得厚一點……
同時,根據氣候條件和鮮葉等級,靈活選用室內自然萎凋、復式萎凋或加溫萎凋。當茶葉達七、八成干時,室內自然萎凋和復式萎凋都需進行并篩。
3、烘干
初烘:烘干機溫度100-120℃,時間:10分鐘;攤涼:15分鐘。復烘:溫度80-90℃;低溫長烘70℃左右。
4、保存
茶葉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內,放入冰庫,溫度1-5℃。冰庫取出的茶葉三小時后打開,進行包裝。
白茶萎凋的目的
萎凋的目的不純粹是為了讓茶葉脫水等發(fā)生物理現象,萎凋是指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均勻攤放茶葉,使適度促進鮮葉酶的活性,內含物質發(fā)生適度物理、化學變化,散發(fā)部分水分,使莖、葉萎蔫,色澤暗綠,青草氣散失。
不僅是表面的脫水、莖、葉萎蔫,色澤暗綠。
內在的是葉中所含酶類物質的活性增強,促使淀粉、蛋白質、不溶性原果膠等鮮葉成分發(fā)生分解、轉化,生成葡萄糖、氨基酸、可溶性果膠等有利于成茶品質的有效物質,多酚類物質也程度不同地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