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的制作工藝為采摘、萎凋、做青、殺青、揉捻、烘焙等六大工序,其中做青是烏龍茶特有的制作工序,也是烏龍茶品質(zhì)特征形成的關(guān)鍵工序,制成的干茶既具有綠茶的清香,又具有紅茶的甜醇。
烏龍茶初制工藝:
烏龍茶主要產(chǎn)于福建、廣東、臺灣三省,以福建烏龍茶量多質(zhì)優(yōu)。烏龍茶采摘標準為新梢對夾3—4葉。初加工方法兼有紅綠茶初加工特點,葉底綠葉紅邊,既具綠茶清香,又具紅茶甜醇,湯色橙黃。
工藝流程:采摘→萎凋→做青→殺青揉捻→烘焙。做青是烏龍茶特有的制作工序,是烏龍茶品質(zhì)特征形成的關(guān)鍵工序。
1.采摘:以下午采摘為宜,便于夜晚做青。
2.萎凋:可分晾青和曬青兩個工序,交替進行。萎凋的方法有日光萎凋和室內(nèi)萎凋槽萎凋。要注意萎凋程度。
3.做青:是搖青和靜置(指二次搖青之間)交替進行的過程。搖青過程伴隨走水現(xiàn)象(還陽或返青),靜置中出現(xiàn)退青現(xiàn)象。搖青方法有手工水篩搖青、搖籠搖青和搖青機搖青。做青原則是搖青時間逐次增加,靜置時間逐次延長,攤?cè)~厚度逐次增厚,發(fā)酵程度逐次加深。
4.殺青:方法有鍋式殺青和滾筒殺青。殺青要求高溫短時,殺透、殺勻。
5.揉捻:要求重壓、溫揉。
6.烘焙:根據(jù)不同的造型,烘焙或兼包揉。
安溪鐵觀音的制作工藝:
安溪鐵觀音初加工品質(zhì)特征,外形卷曲重實,呈蜻蜓頭,色澤沙綠起霜;內(nèi)質(zhì)滋味鮮濃,香氣清高持久,有蘭花香,湯色橙黃明亮,葉底淺綠黃色,紅鑲邊。
初加工分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干五道工序,與武夷巖茶大體相同,但在具體掌握上有所差別。
①萎凋
鮮葉進廠后,依采摘時間不同分別攤放在直徑100厘米的水篩上,每篩攤?cè)~3公斤,置于晾青間的晾青架上,晾青過程中輕翻2—3次,散失熱氣,使水分蒸發(fā)均勻,至下午4時,日光較弱時再行曬青。
曬青每篩攤?cè)~1公斤,中間翻拌一次,時間10—40分鐘不等,以減重5—10%為適度,曬青程度比武夷巖茶輕。青適度葉子兩篩并一篩,輕輕翻拌幾下,散失熱氣,搬進搖青間停放1小時后搖青。
陰雨天氣采用萎凋槽加溫萎凋,方法同于武夷巖茶,適度掌握比武夷巖茶輕。
②搖青
閩南茶區(qū)多采用搖青機,搖青次數(shù)比武夷巖茶少,每次搖時比巖茶長,靜置時間也比巖茶長,總歷時約8—10小時。第一次搖2分鐘,攤?cè)~厚7一10厘米,靜置1.5-2小時第二次搖7—8分鐘,攤?cè)~厚10—13厘米,靜置2小時,至第一葉稍發(fā)紅。
第三次搖10分鐘,攤?cè)~厚13—16厘米,靜置3小時,使葉子發(fā)出清香。第二葉有紅變,再行第四次搖青,搖15分鐘,攤?cè)~厚20厘米,靜置3-4小時。當葉子邊緣成朱紅色,葉色由深綠變?yōu)辄S綠,葉形成湯匙狀,發(fā)出花香,搖青即告完成。
萎凋葉數(shù)量少時,可采用手工搖青,葉子放在笳藶中,每藶2公斤左右,將笳藶用繩子吊在梁上,懸在半空中,來回搖動,往復距離30—40厘米,使葉子在笳藶中來回跳動碰撞。
此法沖擊力較大,操作簡單,較武夷巖茶手工搖青容易掌握。手工搖4—5次,每次搖動數(shù)由少到多,分別為50、100、150、200下,每次搖后分別靜置1、
③炒青
閩南茶區(qū)普遍采用110型滾筒殺青機,筒溫260℃,2、3、4小時。投葉20—25公斤,采用多悶少透的方法,含水量約55—60%。
④揉捻與烘焙
可交替進行,初揉采用小型揉捻機,桶徑30厘米,投葉量4—5公斤,采用趁熱揉捻,逐步加壓的方法,約揉5分鐘后下機進行初烘。
初烘:采用烘干機,溫度120℃,攤?cè)~厚度2-3厘米,時間約12分鐘。葉量少可采用烘籠烘焙,每籠攤?cè)~1公斤,溫度95℃左右,烘15分鐘,每隔5分鐘翻拌一次。烘至葉子不粘手,含水量為40—42%。
包揉:是形成安溪鐵觀音外形卷曲狀的主要過程。采用珠茶炒干機進行包揉,投葉量10—13公斤,溫度100—110℃,時間30分鐘,炒至七至八成干,起鍋攤涼,然后復烘。采用6CB-23型包揉機,投葉量5公斤,時間67分鐘。量少可采用手工包揉與烘籠烘焙結(jié)合,反復2—3次。
手工包揉:初包揉采用70厘米見方白布,將初烘葉趁熱包揉,每包葉子約0.5公斤,一手抓住布巾包口,用另一手壓緊茶包向前團團滾動推揉,時間約4分鐘,中間解塊一次,初包揉后立即解開布巾,將茶團解散,以免香氣低悶,葉色發(fā)黃。
復烘:烘籠溫度為80—85℃,每籠攤?cè)~0.75公斤,烘時約10分鐘,中間翻拌1一2次,烘至茶條松散,手捏葉子有刺手感,含水量約30—32%。
復包揉:方法同于初包揉,包揉2分鐘左右后將葉子捆緊在布包中定型半小時。
粗老不一的葉子,復包揉后進行篩分,篩頭烘焙后再行第三次包揉。
足火:采用低溫慢烤,分兩次進行。第一次烘,每籠放三個茶團,約1.5公斤,溫度為70—75℃,烘至茶團自然散開,再解散茶條烘至八至九成干,下烘攤涼半小時,再行第二次烘,溫度60℃,葉量約2.5公斤,時間1—2小時,中間翻拌23次,烘至足干,手揉茶葉成粉末即可。經(jīng)過包揉機的茶葉不需復烘復包,采用烘干機一次足火,烘干機溫度約90℃,時間20—25分鐘,達至足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