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作為飲茶的器具之一,建盞并沒有不合適的茶,用什么器具喝茶,主要依據(jù)個人喜好習(xí)慣,建盞只不過是一個喝茶的器物,用什么茶具,喝什么茶葉,全在于自己感受與選擇。
什么是建盞:
建盞,黑瓷代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該制品宋時為皇室御用 茶具。主要是一種底小口大、形如漏斗的小碗,因產(chǎn)于“建窯”, 產(chǎn)地為宋建寧府甌寧縣,又因甌寧縣為建安附屬縣,故稱之為“建盞”。
建盞用建陽水吉一帶含鐵量較高的粘土為胎底,這些粘土中含有一些未風(fēng)化的斜長石、鈣長石以及石英粗顆粒。釉料也是取自當(dāng)?shù)厣焦戎?,俗稱“釉庫”的釉料,這種釉料含鐵量較高,含磷較多,采回的釉土中還需要混以草木灰,以増加釉中鈣的含量。含三氧化二鐵高的釉為著色劑,經(jīng)高溫1280°-1330°還原燒造制而成的黑釉系窯變茶碗。
建盞的基本特征:
建盞內(nèi)外均施黑釉,外壁秞不到底,露色胎,以鐵結(jié)晶自然形成的斑紋為飾。由于建盞都用正燒,故口沿釉層較薄,而器內(nèi)底聚釉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燒窯中底部產(chǎn)生粘窯;由于釉在高溫中易流動,故有掛釉現(xiàn)象,俗稱"釉淚"、"釉滴珠"。這是建盞的特點之一。
建盞的胎質(zhì)基本特征: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為含鐵量較高所致;胎骨厚實堅硬,叩之金屬聲,俗稱“鐵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較多,故胎質(zhì)較粗糙,露胎處手感亦較粗。從燒成工藝分析,建窯黑瓷為高溫?zé)?,若胎土淘洗太?xì),則器物易變形。由于建窯黑瓷中的建盞胎體厚重,胎內(nèi)蘊(yùn)含細(xì)小氣孔,利于茶湯的保溫,適合斗茶的需求,所以,在宋代成為最上乘的茶具之一。
建盞的種類:
建盞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為圈足且圈足較淺,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稱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數(shù)為實足(主要為小圓碗類)。造型古樸渾厚,手感普遍較沉。
在器型總類方面:建盞分為敞口、撇口、斂口和束口四大類,每類分大、中、小型;小圓碗歸入小型斂口碗類。
在釉面種類方面:建盞常見有油滴,兔毫,鷓鴣斑等不同釉面風(fēng)格。其名貴品種有兔毫,油滴和曜變。烏金釉盞是建窯早期的產(chǎn)品,釉面烏黑如漆,有的黑中泛青,也有顯黑褐色和醬黑色的,沒有斑紋或者斑紋不明顯,釉面普遍較厚?!吧诙摑?,上乘者亮可照人”,早期建盞多屬于此類。
兔毫盞的主要特征是黑釉表面上分布著雨絲般條紋狀的析晶斑紋,因形狀類似兔毛而得名,有“銀兔毫”、“金兔毫”、“藍(lán)兔毫”等。
其中以“銀兔毫”最為名貴;油滴建盞的主要特征是釉面花紋為斑點狀,類似水面上漂浮的油花;
鷓鴣斑盞,因有和鷓鴣鳥胸前的羽毛相似的斑紋而得名,大概分為兩種:一種鷓鴣斑盞有點像油滴盞,斑紋合而不聚,不像油滴盞的斑紋連成一片,燒制過程偶然性很強(qiáng),極難控制;另一種鷓鴣斑屬于黑釉上二次點白釉的結(jié)果,燒成相對容易,成品有點不自然; 曜變盞的典型特征就是圓環(huán)狀的斑點周圍有一層干涉膜,在強(qiáng)光照射下會呈現(xiàn)蘭、黃、紫等不同色彩,并隨觀賞角色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