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茶只有有貢茶標志的才是真的,其余什么貢茶,然后旁邊還有兩小字的肯定是假的。貢茶,是中國古代專門進貢皇室供帝王將相享用的茶葉。
歷史上風光無限的貢茶:
觀音茶,
這里說的觀音茶,產(chǎn)在四川省,與如今的福建鐵觀音,風馬牛不相及,清《養(yǎng)吉齋叢錄》記載:四川總督年貢仙茶二銀瓶,陪茶二銀瓶,菱角灣茶二銀瓶,春茗茶二銀瓶,觀音茶二銀瓶,名山茶二銀瓶,青城芽茶十錫瓶,磚茶一百塊,鍋焙茶九包。
縱觀清代貢茶,只有四川的五種貢茶用銀質容器包裝。而現(xiàn)在故宮庫房中,仍有銀瓶裝的觀音茶保存下來。從包裝角度來看,四川觀音茶在貢茶中也算上品。清代大臣何紹基也曾寫詩稱贊說:觀音仙茶最上品,質輕干短色味鮮??梢?,觀音茶得到了清代上層社會的普遍認可。
仙茶,
這種茶,也是清代四川特具特色的貢茶品種。仙茶,產(chǎn)于四川的蒙頂山。那里,有著悠久的茶葉栽種歷史。在蒙頂山天蓋寺,有一通天下大蒙山碑。碑文中記載:
如今,當?shù)厝宰鸬朗繀抢碚鏋椴枋?。蒙頂山,某種程度也被視為中國茶葉起源地。
據(jù)說,仙茶是吳理真親手栽種,兩千年不枯不長。這種茶葉片細長,茶湯清甜。倒在杯子里,茶湯表面還會凝結一層云霧。由于太過稀少,仙茶“每歲采貢三百三十五葉”。
吉利茶,
這種茶,是清代西北地區(qū)主要的進貢品種。從清宮檔案上看,幾乎每次陜甘總督或是陜西巡撫都要進貢吉利茶。如乾隆九年,陜甘總督進吉利茶兩次十八瓶,陜西巡撫進吉利茶九瓶,安康芽茶一百瓶。但是,究竟這種吉利茶產(chǎn)在哪里至今說不清楚。
陜西雖是北方省份,但是與四川交界的陜南地區(qū)可以生產(chǎn)茶葉。這個地區(qū),也是陜西貢茶的主要來源。其中,又以陜西紫陽茶最為著名。從現(xiàn)存吉利茶實物來看,與紫陽茶一樣同屬炒青綠茶。制作與進貢的時間,兩者也極為相似。傳說中的吉利茶與紫陽茶之間,似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陽羨茶,
江蘇,是清代貢茶大省。除去熟知的碧螺春之外,陽羨茶是主要上貢品種。如《宮中進單》中記載,乾隆十七年江蘇巡撫莊有恭進碧螺春九十瓶、陽羨茶八十瓶。再如光緒二十二年,江蘇巡撫趙舒翅進陽羨芽茶二十瓶、碧螺春十六瓶??梢哉f在清代,陽羨茶與碧螺春是起名的貢品。
陽羨茶,產(chǎn)在如今的江蘇宜興。從唐代起,這里的茶就是貢茶。
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有:“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明清兩代,陽羨茶仍然受到追捧。到了清代,陽羨茶的產(chǎn)量開始下降。以至于,慢慢成了非常少見的品種。根據(jù)故宮中留下的陽羨茶實物來看,它屬于炒青綠茶類。與碧螺春,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安化茶,
湖南貢茶,主要有君山茶、界亭茶和安化茶三種。如同治十一年,署理湖南巡撫布政使王文韶進君山茶二匣、安化茶二匣、界亭茶二匣。安化制茶歷史悠久,但最初都是綠茶。在明代中期,安化像四川黑茶學習制作出了安化黑茶。之后,這種安化黑茶成為了明清時期西北最為暢銷的茶葉品種。巔峰時期,年銷量達到了4000噸。
清宮,一直有使用奶制品的習慣。安化茶磚,則是奶制品最佳的搭配茶品。所以,它也一直列在了貢茶隊伍之中。時至今日,黑茶又受到了城市人的喜愛。刮油解膩,確是佳品。安化黑茶,也正在完成從邊銷到內(nèi)銷的轉變。
鄭宅茶,
福建是產(chǎn)茶大省,出產(chǎn)的貢茶品種也十分繁多。如嘉慶十九年,閩浙總督汪志伊進花香茶四大瓶、蓮心茶四大瓶、鄭宅芽茶五十小瓶、鄭宅片茶五十小瓶。這里所說的鄭宅茶,是清代福建省主要貢茶品種之一。然而,今天卻幾乎沒有人知道它了。
清人徐昆《遁齋偶筆》中記載:
在清代人看來,鄭宅茶比武夷巖茶還要好喝。這也難怪,鄭宅茶要被充作貢茶了。只是鄭宅茶產(chǎn)量極低,所以被籠罩上了神秘的外衣。更為遺憾的是,故宮的庫房中也沒有鄭宅茶保存下來。鄭宅茶,也就真的變成傳說了。
貢茶的起源
貢茶,是古代帝制時代特有的產(chǎn)物。自武王伐紂起,直至清末才宣告結束。明清兩代與唐宋相比,征貢范圍更大,貢茶種類也更為豐富。時間流逝,有的貢茶已經(jīng)成為了尋常百姓的飲品。也有一些貢茶,則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