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兩字,在愛茶人心中是值得敬仰的一片天地。正如皎然的詩《飲茶歌誚崔石使君》所言:
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cè)餄{。
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悶。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詩的開頭是茶事的描寫,接著的“一飲滌昏寐,情思爽然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悶。”
既是茶事心境的渲染,更是茶事感受而來的非凡意境,“茶道”二字在最后一句“孰知茶道全爾真,惟有丹丘得如此”躍然而出。
通讀該詩篇,感受最深的是茶事的意境:先從一飲之前的茶事情景鋪開,爾后逐漸深入,直至妙不可言,才有“茶”與”茶道”,意境高遠,真可謂“道可道,非常道”!
茶文化蘊含深厚民族思想和精華,由歷史沉積而來,也與茶的意境相伴隨,給人以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和影響。
深入茶事之奇妙境界、體驗茶的精神(如“精行儉德”般的內(nèi)涵)。并把它與人的精神追求相結(jié)合,這是茶之道的精髓。
自皎然提出“茶道”以來,已歷經(jīng)一千多年。一般說來,茶道是人們受茶事感受并進入較深意境而生發(fā),茶道與茶的意境密切相伴。
當然,要想從茶中得到深刻的感悟和意界,還要求對茶與傳統(tǒng)文化、乃至個人的修養(yǎng)有較高的要求。
皎然所提出的茶道正是如此,也有人喻此為“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情景,而歐陽修提出的“真善幻”亦屬此意。
因此,茶的發(fā)展歷程和文化史實證明:人們想通過已經(jīng)歷數(shù)千年的茶事來獲得心靈效應或人文觀照,有必要對茶道作與時俱進的認識。
時代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小橋流水的場景已退縮至公園或家庭一角;人們對品茶已是小心翼翼,何況是高深或神秘的茶道。
好在歷史的、文化的原因,是中國人就會喝茶,人們喜歡茶的“可口、可樂”,由此而能帶來的意境,自然不會拒絕。
畢竟,茶香在口,通過認識與引導,還有助于為生活的詩化增光添彩,何樂而不為呢!
人們從茶的感覺中放松“心靈”,更睿智地領(lǐng)會世界上的人與事,感受“心原本是一壺茶”的包容百味,吐故而常新。
茶道俗及日常生活、深通傳統(tǒng)文化精義。茶的歷史實踐已表明:茶與儒、道的境界相互滲透,儒家之禮、道家之閑,在茶的氛圍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從文化本義而言,茶不是什么解煩之“藥”。它只是賦予人一種“靜”的心態(tài),讓喝茶者的思緒隨著茶的“性致”飄散開去的時候,“治愈”煩惱,重新振作。
同時,茶更成為尚禮的一部分,廣泛存在于民俗民風中。
茶之道,是一種意境,是一種文化;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思考。它于平凡中凸顯超俗,淡雅中不乏激情;它讓人更加清醒,更加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