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中國人的茶文化傳統(tǒng)的發(fā)展,從有史可考的歷史來看,有兩個最重要的轉(zhuǎn)折點。一個是唐代陸羽著《茶經(jīng)》,這是一本堪稱全世界最早的茶的百科全書,是對當時喝茶方式的一個總結(jié),并且把茶文化提升到了“茶道”的高度。另一個轉(zhuǎn)折點,是明太祖朱元璋廢團茶,改喝散茶,也就是直接用茶葉泡茶。現(xiàn)代人的喝茶法,正是近似這種喝法。
圖為:四十年宜興窯紫砂時大彬款鼎足蓋圓壺(明萬歷)
明太祖的改革影響非常巨大,唐代以來流行了500多年的末茶、團茶迅速沒落了。以至于明代本朝的學者,讀到宋代文獻中“茶筅”等名詞時,就已經(jīng)百思不得其解,這到底指的是什么,就更不要說后世現(xiàn)代人對唐宋時期喝茶狀況的陌生了。
圖為:驪山石茶器一組十二件(唐)
可以說,茶文化的變遷,和茶制有緊密的關(guān)聯(lián)。茶的制法改變了,喝法也就改變了,飲茶使用的器物茶器也跟著改變。這也是我從器物入手,研究茶器文化的一個好處。你可以從器物的造型入手,結(jié)合古代典籍、繪畫,一步一步反推過來,復(fù)原古人制茶、喝茶的步驟、場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