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承,既然是為了承載別人,突出“壺”更應隱去浮華,成就主器。采擷茶之珍奇,養(yǎng)一把光華。
器具,因能容納方成器,所以,“器”也引申為才華,氣(器)度,責任與擔當。如云海,光為經,聲為緯,心耳間織起綿綢的心承,仿佛縹緲云霧間,一派云淡風輕。
壺承(盛),在茶席設計中用來承載包容主器具之用。壺承的出現(xiàn)皆因干泡法的興起流行,壺承取代茶盤,一切為簡,茶臺茶席干凈整潔,雅致美觀,靜穩(wěn)練技養(yǎng)心養(yǎng)儉。
有人說,壺承,是茶席中的特殊角色,不像品茗杯不可或缺,不如紫陶壺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卻是成就一個好茶席的關鍵配角。
說壺承前,得先說說泡茶里的“濕泡”和“干泡”。
“濕”,顧名思義浪費水是少不了的,幾乎大家都習慣在沖泡過程里,注滿開水后都順手沖淋一下壺身,為了沖掉壺身的茶漬,也為了提高茶壺的溫度。那么多開水總不能淋得到處都是吧,于是就有了茶盤這個東西。
各種發(fā)展變形到現(xiàn)在,茶盤的材質,樣式和形態(tài)一直推陳出新中。今天它不是主角,就不贅述了。
而“干泡”,它要的是不沖淋茶壺,不灑出茶水,保持臺面干爽。這個泡法多用于觀賞性很棒的茶席,但因為不沖淋茶壺,部分茶友覺得養(yǎng)不了壺而不喜歡。
又有些人覺得不方便沖泡,比如烏龍茶這樣需保持壺身溫度的,而不喜歡這時壺承的作用就凸現(xiàn)了。壺承主要在于干泡時,可以讓我們在美麗的茶席上節(jié)制的淋壺。
壺承的形狀不規(guī)律,或圓或方或者不方不圓最常見的器型還是茶盤微凹然后中心有凸起,當然紫陶壺是放在凸起的位置,避免沾到茶的殘水。
清代寂園叟《陶雅》中提到:“盞托,謂之茶船,明制如船,康雍小酒盞則托作圓形而不空其中。宋窯則空中矣。略如今制而頗樸拙也。”可見船形茶托出現(xiàn)于明代。然后各種風云變化發(fā)展至今,花樣壺承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