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的采制時間一般在清明節(jié)前后,其茶樹芽葉尚處于初展?fàn)顟B(tài),且細嫩程度較高,芽頭所攜帶的茶毫較多,而在碧螺春炒制工藝中,經(jīng)過搓團顯毫,使貼在芽葉表面的絨毛逐漸翹起,在干燥后就顯露出絨毛,當(dāng)細嫩的芽頭形成一定量,絨毛就會堆積,從而形成我們所看見的絨毛。
什么是絨毛(茶毫)
茶葉上的“絨毛”其實是茶樹嫩芽葉背后的茸毛,在經(jīng)過加工干燥之后自然呈現(xiàn)的,通常稱為茶毫、茶毛。因絨毛是茶樹芽葉的主要性狀,可以說茶樹的嫩芽葉都會有茸毛的存在。
從它的生物結(jié)構(gòu)上看,這些茶毫的根部有大量的腺細胞,含有大量的芳香物質(zhì)、氨基酸等品質(zhì)成分,能提升茶湯的滋味和香氣。
這種茸毛多的幼嫩芽葉,茶葉通常具有毫香、嫩香的特點;加上茸毛的分布與嫩度有關(guān),嫩度越高,毫毛密度越大,茸毛分布以芽最多,嫩葉其次。
一款茶的茶毫表現(xiàn)不僅與其嫩度有關(guān),還與茶樹品種、工藝有關(guān)。
有些茶樹品種本身芽葉茸毛就很密集,比如我們熟悉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等,這兩個品種最大的特點是茶樹的葉片和茶芽上的茸毛多,厚密且粗壯。
相比菜茶等其他品種,以毫多的茶樹品種制成的福鼎白茶,在最后的成茶品相上已經(jīng)具有“先天優(yōu)勢”了。
而除了茶樹品種,在茶葉加工過程中也會影響毫毛的呈現(xiàn),具體是根據(jù)不同茶的需要來調(diào)整。
比如我們很熟悉的白茶,因其制作工藝“不揉不炒”,茶毫得以完整保留下來了,所以可以明顯的看到白茶中白毫銀針、白牡丹的白毫顯露。
對于一些卷曲型的名優(yōu)綠茶,茶葉的外形講究顯毫,就會有一個做型提毫的工序,以使成茶富含茶毫比如碧螺春茶。
通常這類茶沖泡出來,茶湯中也會有很多明顯的毫毛。但對于一些扁平形、針形茶,因其加工制作工藝有所不同,成茶的茶毫就比較少。
茶毫多少是茶品品質(zhì)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不能直接反映茶葉好壞。
幼嫩芽葉的茶茶毫多,制出來的茶葉多具毫香,毫多的干茶鮮爽度也會高一些。典型的茶毫多的代表品種有:都勻毛尖、信陽毛尖、白毫銀針、碧螺春、黃山毛峰等。
但是,茶毫的多少并不是判定茶葉好壞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比如:西湖龍井、大紅袍、鐵觀音、湄潭翠芽等名茶不以毫毛的多少來判定其茶的優(yōu)劣。
總而言之,茶毫的多少不是衡量一款茶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某一款茶的毫多只能說明它的原料采集嫩度高。相反,某些茶沒有茶毫,我們也不能判定它不是好茶。茶毫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從觀賞的角度,而不是過分的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