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初學者都會有些相同的問題:“銅壺煮水泡茶好嗎?和鐵壺煮水有什么不一樣嗎?”所以今天我們來談談鐵壺和銅壺煮水泡茶的學問。
鐵壺
1、煮茶利器:鐵壺燒水沸點溫度更高,比一般不銹鋼隨手泡等要高出5-6度,且保溫時間也更長,利用高溫水泡茶,可激發(fā)和提升茶的香氣。而尤其對于老茶而言的,因其陳化時間較長,是必須采用足夠的高溫水才能淋漓盡致把其內質陳香和茶韻發(fā)揮出來。鐵壺已成為玩家級茶友們賞茶、斗茶、鑒茶以及開展茶會活動必備的專業(yè)茶器。
2、山泉水效應:山泉水經由山林下面砂巖層過濾,含微量的礦物質特別是鐵離子和極少的氯化物,水質甘甜,是泡茶最理想的水。鐵壺能釋放微量鐵離子又能吸附水中的氯離子,鐵壺煮出來的水和山泉水有異曲同工之功效。
3、補鐵專家:科學家們早已發(fā)現(xiàn)鐵是造血元素,成人每日需0.8-1.5毫克的鐵,嚴重缺鐵會影響智力發(fā)展。實驗也證明飲水、烹調使用鐵壺,鐵鍋等生鐵制器具,可增加鐵質的吸收。因為鐵壺煮水能釋出易于人體吸收的二價鐵離子,可以補充人體所需鐵質從而有效地預防缺鐵性貧血。
銅壺
銅的密度較高,相對鋁鐵而言分解量更小,比鐵鋁穩(wěn)定。但只要是金屬在燒水過程中都會分解微小一部分金屬物質,銅壺煮水在一定溫度下也會析出微量銅元素,而銅元素對身體十分有益。
1、銅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催化劑。貧血是常見的血液系統(tǒng)疾病,多屬缺鐵性貧血,但仍是百分之20到30的缺鐵性貧血常規(guī)給予鐵劑治療難以見效,原來是肌肉缺乏銅。銅不僅參與紅細胞中銅蛋白組成,還是構成人體多種銅酶的主要成分。銅酶是體內鐵離子的吸收、利用、轉化及紅細胞等代謝的催化劑。因此,銅的缺乏直接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使貧血難以改善。
2、銅有預防癌癥的作用。據(jù)報道銅元素能昂制癌細胞DNA的轉錄過程,幫助人抵抗腫瘤癌。癌癥患者人體內銅元素含量都低。我國一些邊遠地區(qū)的婦女兒童有佩帶銅墜,銅項圈等銅制飾品的習慣,日常生活中多用銅鍋、銅杯、銅鏟等銅制餐具,這些地區(qū)的癌癥發(fā)病就很低。另外,少年白發(fā)、白癜瘋也是由于銅缺乏的緣故。
3、銅能預防心血管疾病。過去人們把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咎于高脂飲食,而近年來美國科學家的研究證實,體內銅元素缺乏才是釀成冠心病的主要禍根。能使心臟血管完好并有彈性的有基質膠原和彈性蛋白這兩種物質,在合成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含銅的氧化酶。顯而易見,當銅元素缺乏時,這種酶合成隨之減少,就會對心血管病的發(fā)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4、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攝入的銅元素都偏少,每日攝入量只有0.8毫克左右,而正常人每日需要銅元素2毫克。故專家建議,除了多食動物肝臟、牡蠣、豆類、蔬菜、水果、燕麥等含銅豐富的食物之外,生活中還應該有意識的多使用銅制餐具以補充人體所需的銅元素。在民間還有用銅器來治療疾病的習慣,如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戴銅手鐲和腳鐲或用銅暖腳壺數(shù)月后,能減輕或消除關節(jié)炎癥狀,據(jù)測定,銅鐲在佩戴后。平均每月減輕13毫克,其中一部分銅離子先溶于汗水中,再通過皮膚進入血液循環(huán)。進入肝臟,以肛銅蛋白的形式輸送至局部炎癥組織,發(fā)揮其特異性的抗炎作用。
過去,人們對銅綠了解不多,甚至有人認為它是有毒的。銅綠的性能其實非常穩(wěn)定,根據(jù)日本東京大學醫(yī)學部教授豐穿行平的“銅的衛(wèi)生學報告”,銅綠不溶于冷水和熱水,所以進入體內也不會被吸收。銅壺、銅鍋和銅制盛水容器被使用了幾千年,至今尚未收到任何人體健康由此受損的醫(yī)學報告,也就證明了銅綠無毒對人體無害。
總結:
鐵壺:適合沖泡發(fā)酵程序較重的茶葉,如紅茶、黑茶類(普洱、陳茶等)。鐵壺煮水的沸點高,能泡出茶湯的各種層次感,紅茶、普洱等發(fā)酵程度較重的茶葉所需要的。
銅壺:適合沖泡發(fā)酵較輕的茶葉,如鐵觀音,綠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