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成套專用茶具,自唐代確立后,進入到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
一、唐代茶具
唐代茶具,有“南青北白”之說。南方推行的飲茶器具是越窯青瓷茶碗,認為它“類冰”、“類玉”,還能“益茶”,這是因為唐代茶飲的主要是餅茶,煮茶后的茶湯色“紅白”之間,青瓷茶具則能茶湯顯綠;北方推行的是邢窯白瓷茶具,它“類銀”、“類雪”,享有“薄如紙、色如玉、聲如罄”之譽。
邢窯白窯茶具的問世,打破了原本青瓷茶具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這是中國陶瓷茶具藝術發(fā)展史上的分水嶺。
二、宋代茶具
宋代的飲茶器具與唐代相比,在種類和數(shù)量上,并無多大的變化。宋代盛行斗茶,斗茶器具最崇尚的是黑釉建盞,能與宋代斗茶追求的“雪白湯花”相呼應,如此的黑白分明,易驗茶色,能出現(xiàn)對比美。盡管如此,宋代在宮廷生活中更多應用的仍然是青瓷茶具。
三、元代茶具
元代,茶的加工和飲茶方法都出現(xiàn)新變化,團餅茶開始衰退,條形散茶開始興起,直接將散茶用沸水沖泡飲用。元代青花瓷名噪一時。所以,從飲茶器具來說,元代是上承唐、宋,下啟明、清的一個過渡時期。
三、明代茶具
明代茶具,對唐、宋而言,可謂是一次大的變革,新的泡茶器具品種是第一次呈現(xiàn),如貯茶器具錫瓶、洗茶器具、燒水器具、飲茶器具。在這一時期,江西景德鎮(zhèn)的白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江蘇宜興的紫砂茶具獲得了極大的發(fā)展,無論是色澤和造型,品種和樣式,都進入了窮極精巧的新時期。
四、清代茶具
清代我國的六大茶類基本形成,但與明代相比,清代茶具的制作工藝技術又有長足的發(fā)展,在茶盞和茶壺上表現(xiàn)最為充分。清代茶壺著名的有康熙五彩竹花壺、清花松竹梅壺。清代紫砂茶具由工匠制作,待泥坯半干時,在壺上鐫刻詩文或書畫,開創(chuàng)了文人壺的一代新風。
五、現(xiàn)代茶具
現(xiàn)代飲茶器具,不僅種類和品種繁多,而且質地和形狀多樣,以用途分,有貯茶器具、沏茶器具、燒水器具、輔助器具;以質地分有金屬茶器具、瓷器茶器具、玻璃茶器具、漆器茶器具、竹木茶器具等。使用時,講究茶器具的相互配置和組合,將藝術美和沏茶統(tǒng)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