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屬于烏龍茶類,烏龍茶又名青茶,同時也屬于武夷巖茶,是武夷山具有巖骨花香的特種茶品,大紅袍母樹位于天心巖九龍窠高巖峭壁上,現(xiàn)已停止開采,目前的大紅袍則是通過無性系繁殖培育而成,其茶條索緊結(jié),色澤鮮潤,且具有馥郁蘭花香,香高而持久,且?guī)r韻明顯。
在武夷名叢中,大紅袍享有的聲譽最高。大紅袍產(chǎn)于天心巖九龍窠的高巖峭壁之上。
兩旁巖壁直立,日照不長,氣溫變動不大,更巧妙的是,巖頂終年有細(xì)小甘泉由巖谷滴落,滋潤茶地,隨水流落而來的還有蘚苔類的有機物,肥沃土地,使得大紅袍天賦不凡,得天獨厚。它在武夷山栽培生長,已有350多年的歷史。
大紅袍茶的特點:
條索:緊結(jié)、壯實、稍扭曲
色澤:帶寶色或油潤
整碎:勻整
凈度:潔凈
香氣:銳、濃長或幽、清遠(yuǎn)
滋味:巖韻明顯、醇厚、回爽、杯底有余香
湯色:清澈、艷麗,呈深橙色
葉底:軟亮勻齊、紅邊或帶朱砂
大紅袍的滋味如何呢?
據(jù)1941年林馥泉所記載:“大紅袍馥郁芬芳,有似桂花香,沖九泡有余香”。
從審評的角度來講,大紅袍條索扭曲、緊結(jié)、壯實,色澤青褐油潤帶寶色,香氣馥郁,有銳、濃長,清、幽遠(yuǎn)之感,滋味濃而醇厚、鮮滑回甘、巖韻明顯,杯底余香持久,湯色深橙黃且清澈艷麗,葉底軟亮、勻齊、紅邊鮮明。
大紅袍的制作工藝:
大紅袍制作仍沿用傳統(tǒng)的手工做法,制法可分為五大工序:萎凋→做青→殺青→揉捻→烘焙。
細(xì)分為十三道工序,即萎凋→做青(搖青、做手、靜置)→炒青→揉捻→復(fù)炒→復(fù)揉一初焙(走水焙)→揚簸→晾索→揀剔→復(fù)焙(足火)→團包→補火。
做青工序整個過程中要保持一路香,要達到巖茶傳統(tǒng)的三紅七綠,綠葉紅鑲邊,偏重偏輕都會影響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