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采茶分為5個步驟,剪枝、時令、采嫩、留梗、制茶。采茶是一種中國民間歌舞體裁。流傳于中國南方產茶區(qū),如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貴州等省地區(qū)。
人工采茶的具體步驟:
1、茶樹如經剪枝,則采摘面以下之茶葉不宜采摘,俾使旁枝濃密,樹勢整齊而旺盛;采摘應按行列次序逐行進株探清,不可選芽葉多者采摘而芽葉少者漏摘,以免減少產量;采摘時應嚴格規(guī)定采摘之標準,并嚴格執(zhí)行之,使品質劃一;須注意留蓄,魚葉老葉不可采下。
2、露水及雨后不采,以免茶味澀而淡薄,水色混濁,殺菁時又易焦變;采摘之先,應搖動茶樹,以除去露水雨水及灰塵蛛網等不潔物;采摘切勿粗暴,攀折后之茶葉應使之復原;每叢合乎標準之葉芽,務須一次采清,以免洗叢之麻煩(采時由下而上,由邊緣至中心);老嫩宜分摘,以免影響品質及制造之麻煩。
3、采時不可用指甲折破茶葉,以免茶汁流出而引起化學變化,變成黑點;養(yǎng)成早采嫩摘之習慣,并遞年早采;冬茶以不摘為宜,以保持樹勢;樹勢不佳者不摘,如全部樹勢不佳,則停采一年,而管理工作,仍應照常進行;發(fā)育不良之不育茶芽不摘;發(fā)育不佳時,對口葉及芽不摘,以恢復樹勢。
4、留梗不摘,制綠茶尤須將梗揀出,采時須自第二葉與第三葉(或魚葉)節(jié)距之中間部位采下,太上則遺留之枝梢易枯萎,太下則梗太長;有病蟲害之芽葉不摘,摘下后亦須揀除;即采即制,務求迅速;勿傷芽葉(傷處易變紅或發(fā)黑,甚至茶有酸味)勿久握手中,勿壓置茶籃中大久及太厚;手及器具與堆置場,務須保持清潔,勿使茶葉感染其它氣味或不潔物。
5、采后制前,務須保持茶菁之本質,勿使發(fā)熱酦酵或受日光雨水;每株茶樹,中間宜探摘較深,外圍較淺,則茶樹發(fā)育較佳。
茶葉采摘的注意事項:
采摘時要使芽葉完整,在手中不可緊捏,放置茶籃中不可緊壓,以免芽葉破碎、葉溫增高;
采下的鮮葉要放置在陰涼處,并及時收青,運往茶廠每天至少中午、傍晚各收送一次;
運青的容器應干凈、透氣、無異味;
運送鮮葉過程中,容堆放時不可重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