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聲聲辭舊歲,云南省紅河州蒙自市鳴鷲鎮(zhèn)大麥沖村年味甚濃。一大早,25歲的古玉國便和母親忙活著,喂豬喂雞,準備一家人的早飯。
大麥沖村是一個只有30戶村民的苗族聚居村。作為村里最早一批種植烤煙的村民,20多年來,古玉國一家依靠種植烤煙從土坯房搬進了磚混房,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春節(jié)期間,村里有不少外出打工的同齡人回鄉(xiāng)過年,聽著他們說起外面的世界,古玉國雖有些羨慕,但卻不眼熱:留下來搞生產,一樣精彩。
前幾年,古玉國也想過外出打工,但因父親古春生右腳患有殘疾、家里的活計需要人搭把手而作罷。古春生15歲那年右腿突然疼了起來,此后時間里雖經數(shù)次治療,但一直見不到效果,最近幾年的情況更是加劇,不僅行走困難,而且開農用車時,油門和剎車都踩不了。古家種植烤煙的面積不小,許多農事環(huán)節(jié)都要依靠機械作業(yè),操作不了機械,一家人的生計就要受影響??吹郊依锏睦щy,懂事的古玉國放棄了外出打工的念想。
古家的困難,當?shù)責熑~工作站的工作人員看在眼里,幫在實處:春耕時,優(yōu)先協(xié)調煙農合作社的專業(yè)化機耕隊為他家翻犁;煙葉采烤時,安排骨干技術員上門服務,確保不出現(xiàn)因烘烤技術不到位而造成的損失。去年,古玉國一家的種煙收入超過了10萬元。
在古家百余米外的楊自昌家也是一派忙碌景象,趁著晴好天氣,楊自昌抓緊時間晾曬前陣子收獲的苦蕎。
去年國慶假期期間,楊自昌在采烤結束的煙地里種下了40多畝苦蕎,“今年1月沒怎么下霜,蕎籽個大粒滿,不愁賣!”楊自昌臉上堆笑地說。蕎麥是“懶莊稼”,對管理的要求不高,只要沒遇到嚴重霜期,收成便沒有太大問題。
楊自昌家的耕地只有10來畝,為了穩(wěn)住家里的錢袋子,去年他一口氣租了30多畝好地搞生產。利用冬閑期種蕎麥,是他增收的一個法子。
2016年,因為家里的耕地少、收入有限,楊自昌一家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次年年底脫貧后,楊自昌在當?shù)責熑~工作站技術員建議下,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向本村及外村人租地,持續(xù)擴大耕種面積,家里的日子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開春后,古玉國又要忙活起來,著手準備春耕春種。春節(jié)沒過幾天,楊自昌就閑得發(fā)慌:今年家里打算流轉的土地還有部分沒有落實,得抓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