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是由大腸埃希氏桿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豬白 染病總稱,在不同品種豬群中均有發(fā)生,對仔豬危害較大。大腸桿菌血清型多,抗原復雜,變異大,菌株易產生廣泛的耐藥陛和多重耐藥陛,因此必須采用與本場血清型—致的菌株制成多價自家滅活苗,配合使用敏感藥物才能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F將規(guī)?;i場大腸桿菌病的綜合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大腸桿菌采自豫北某大型豬場中典型的黃痢、白痢發(fā)病仔豬;陰性血清、陽性血清、單因子血清 (血清型分別為01、02、05、035、055、0 078、0101、 0⋯、0 、0 0 等)和大腸桿菌標準菌株 ATCC25922,均購自中國獸醫(yī)藥品監(jiān)察所;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銅綠假單胞菌ATCC17853,均由河南科技學院動物科學學院預防獸醫(yī)教研室提供。
1.1.2 試驗動物2日齡仔豬,由河南科技學院動物科學學院預防獸醫(yī)教研室提供。 1.1.3 受試藥物新霉素、環(huán)丙沙星、頭孢噻呋、氟苯尼考、青霉素鉀、鏈霉素、阿莫西林、土霉素、慶大霉素、恩諾沙星、磺胺藥、乙酰甲喹、卡那霉素,均由恰威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1.2 方法 1.2.1 病原分離培養(yǎng)及純化用無菌棉拭子自病死豬直腸采集糞樣,于麥康凱瓊脂培養(yǎng)基上劃線,經 37℃ 培養(yǎng)24 h后,鉤取單個、粉紅色、圓形、稍隆起、邊緣整齊、表面光滑的中等大小菌落涂片,革蘭染色、鏡檢。將檢出的兩端鈍圓、G一短小桿菌再接種于麥康凱瓊脂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多次純化,直至無雜菌為止。然后分別移至瓊脂斜面上,作為純菌種。
1.2.2 菌種鑒定形態(tài)特征與培養(yǎng)特性:對分離菌株的形態(tài)與培養(yǎng)特性進行常規(guī)糖發(fā)酵與生化鑒定,對確定為大腸桿菌的菌株進行致病性、血清學鑒定。將生化鑒定后菌株多點皮下種于2日齡仔豬,接種菌量100億/只,并設對照,飼養(yǎng)3—7 d,觀察;選擇致病仔豬的大腸桿菌菌株為該場致病菌株。血清型鑒定:將經生理生化試驗鑒定為大腸桿菌的純培養(yǎng)菌株于普通瓊脂培養(yǎng),用2 mL0.5% 石碳酸生理鹽水洗下以后,以2 000 r/min離心5 rain;取其上清液,8 000 r/min離心10 min;取其沉淀物配成菌懸液,再經121 oC處理2 h,破壞K抗原,即為O抗原;4℃保存,備用。用玻板凝集和試管凝集法進行血清學鑒定,鑒定原場豬大腸桿菌致病菌株血清型。
1.2.3 滅活苗的制備、檢驗及應用試驗擴菌:用接種環(huán)分別鉤取適量優(yōu)勢血清型(O O∞、O )的菌株,劃線于營養(yǎng)瓊脂平板表面,37℃培養(yǎng)20~22 h;以滅菌生理鹽水洗下菌落作為種子,再均勻涂布于營瓊脂平板表面,37℃ 培養(yǎng)20~22 h;以滅菌生理鹽水洗下菌落,分別置于滅菌瓶中,用麥氏比濁管法測定其含菌數,使各血清型的菌液含菌數相等。滅活:分別取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培養(yǎng)液混合,以滅菌生理鹽水稀釋至含細菌總數為200 4UmL;加入甲醛使其在菌液中的最終濃度為0.4% ,37℃滅活 48 h,其間不斷搖動;再加入等菌液體積的滅菌20%氫氧化鋁膠,最后加入柳硫汞使最終濃度為0.01% ,混勻,檢驗,分裝。性狀和無菌檢驗:肉眼直接觀察滅活苗性狀;混勻并取適量滅活苗均勻涂布于營養(yǎng)瓊脂平板上, 37℃ 培養(yǎng)3 d后觀察。安全性檢查:取10只小白鼠,皮下注射滅活苗, 0.1 mL/只,觀察1周內生長狀況;取10只家兔,皮下注射滅活苗,2 mL/只,觀察2 d,期間每4 h測1次體溫;取妊娠母豬10頭,產前15 d左右肌肉注射滅活苗,4 mL/頭,7 d后觀察。攻毒試驗:隨機選取免疫母豬和非免疫母豬所產2日齡仔豬各15頭,分另惆制苗細菌懸液按60億/頭進行攻毒,察仔豬哺乳期內的生長隋況,記錄仔豬發(fā)生黃痢、白痢的頭數和死亡隋況,測定其對仔豬的保護率。應用試驗:在豫北某種豬場選擇健康的妊娠母豬,隨機分為3組:第1組用本滅活苗免疫,妊娠母豬產前40天和15天分別肌肉注射,4 mL/頭;第2組用市售大腸桿菌多價滅活苗進行免疫作對照;第3組不免疫作對照。觀察試驗母豬所產仔豬在哺乳期內黃痢、白痢的發(fā)生情況和仔豬發(fā)育情況,綜合判定滅活苗的免疫效果。
1.2.4 致病性大腸桿菌藥敏試驗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判斷標準:抑菌圈直徑大于15 mm為高敏,在 10—15 mm之間為中敏,在10 mm以下為耐藥。
1.2.5 敏感藥物治療試驗依據藥敏試驗選用高敏藥物,對免疫母豬所產的個別黃痢、白痢仔豬注射 5%頭孢噻呋1 mL,每天1次,連用3 d;同時注射新霉素1 mL,每天1次,連用3 d。另外,視情況給仔豬灌服補液鹽 電解多維。
2 結果
2.1 生化試驗結果生化特I生鑒定結果是分離菌為大腸桿菌菌株。經致病I生鑒定,從原場共分離到致病性大腸桿菌47株。再進行血清型鑒定,其中45株致病性大腸桿菌分屬于O蚓 (13株)、O60(10株)、O14(19株)、O 39(7株)、O 蕊(4株)、09 (2株)6個血清型,2株未定型。
2.2 滅活苗無菌檢驗結果滅活苗靜置后分層,上層為澄清液體,下層為乳白色沉淀物,振搖混勻呈均一渾濁液;營養(yǎng)瓊脂培養(yǎng)基上無任何細菌生長。 #p#分頁標題#e#
2.3 安全性檢查結果被檢10只小白鼠、10只家兔在試驗期內均健活;妊娠母豬產前15天注射,7 d后未出現異常反應,胎兒、新生仔豬在哺乳期內均正常。
2.4 攻毒試驗結果攻毒后免疫組新生仔豬在哺乳期內發(fā)病2頭 (13.33%),其中1頭死亡,死亡率和致死率分別為 6.67% 、50.00%;攻毒后對照組新生仔豬在哺乳期內發(fā)病11頭(73.33%),其中5頭死亡,死亡率和致死率分別為33.33% 、45.45% 。說明滅活苗對哺乳期內的新生仔豬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2.5 應用試驗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滅活(原場)苗對仔豬黃、白痢有明顯的預防 果,且效果優(yōu)于對照苗,說明原場苗對地方I生仔豬黃痢、白痢發(fā)病豬也有較強的保護作用。
2.6 藥敏試驗結果 13種抗菌藥物中,致病f生大腸桿菌對頭孢噻呋、氟苯尼考、環(huán)丙沙星和新霉素高度敏感;對恩諾沙星、乙酰甲喹、磺胺藥、卡那霉素和阿莫西林中度敏感;鏈霉素、慶大霉素、青霉素鉀和土霉素低度敏感。
2.7 治療結果 39頭患黃痢、白痢的仔豬,通過上述方案治療,死亡2頭,其余的全部康復,治愈率為94.9%。
3 小結與討論
3.1 合理選擇菌種用從豬場分離出的地方致病性大腸埃希菌優(yōu)勢血清型菌株制成滅活苗,免疫當地妊娠母豬,可較好地預防仔豬黃痢、白痢的發(fā)生,提高仔豬成活率,克服了普通疫苗由于血清型差異而造成的免疫效果不佳,此方法具有推廣價值。在實際生產中,從各豬場分離出的菌株較多,而且不同豬場分離出的致病菌株通常也不相同。因此,要定期從發(fā)病豬群分離菌株,根據分離結果,一次性調整滅活苗中的優(yōu)勢菌株,且滅活苗中菌株血清型不宜太多。
3.2 選擇敏感藥物本場苗在實際應用中仔豬仍有發(fā)病,這可能與不同血清型菌株的致病力差異有關,而且不同地區(qū)豬致病性大腸桿菌菌株的耐藥性有明顯的差異。這就要求在臨床治療中進行藥敏試驗,選取敏感藥物治療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3.3 加強飼養(yǎng)管理加強妊娠母豬和哺乳母豬飼養(yǎng)管理,母豬舍要保持清潔、干燥,母豬飼喂全價飼料,飼料保持相對穩(wěn)定。產前5—7 d遷人產房。分娩時用水清洗乳房及外陰部,再用0.1% 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棄去最初幾滴初乳后再給仔豬哺乳。仔豬要做好保溫工作,可以在產圈內設置紅外線保溫箱。做好及早開食,適時補料。一般從仔豬出生后的第7天開始,選擇適口性好、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顆粒料供仔豬自由采食,充分供給清潔飲水,可促進消化器官發(fā)育,增強抵抗力,防止下痢。斷奶不要太突然,改換飼料要緩慢。適時補給鐵和硒,在仔豬出生后的第2天,一次性肌注5% 右旋糖酐鐵2 mL或牲血素等;在缺硒地區(qū),可在仔豬出生后的1—3 d內肌注0.1%亞硒酸鈉一維生素E 0.5—1.0 mL,斷奶時再注射1次;也可給懷孕母豬產前注射2—3 mL亞硒酸鈉一維生素E,加喂抗貧血藥,對仔豬黃痢、白痢有預防作用。
3.4 利用生態(tài)制劑生態(tài)制劑有利于豬腸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不僅能預防仔豬黃痢、白痢,還可預防其他細菌性疾病的發(fā)生,同時還可以提高仔豬消化力,促進仔豬生長,提高斷奶重,值得規(guī)?;?font color="#800080">養(yǎng)豬場"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