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的解釋是,佛理與茶理是相通的。茶在唐代傳播的時候,寺院僧人是最大的飲用群體,他們把飲茶引領(lǐng)為一種時尚。
茶圣陸羽,本人也是在寺院長大,并在寺院中學會種茶和泡茶。
唐玄宗開元年間(713-741),降魔禪師用茶傳教,茶啊提神物,能讓人不至于在聽經(jīng)中昏睡。此后教眾紛紛效仿,邊喝茶邊傳教成為一種風尚。同時,品茶也跟隨佛法得以推廣。
在西方,文化沙龍推廣了咖啡,家庭聚會推廣了紅酒,我們今天也要借助各種類型的主題活動來推廣茶。
馬祖道一說:“平常心就是道”,王陽明也說,“日常所用就是道”,學佛的人喜歡追問什么“佛道”,學茶的人喜歡追問什么“茶道”,許多有智慧的人耗盡一生都參悟不透,回答者要么說砍柴,要么說吃飯,要么說睡覺....
愛茶的人,當然是把與茶有關(guān)的輯錄出來,把趙州和尚所說“吃茶去”反復念叨,在世俗層面上,“禪茶一味”與“阿彌陀佛”非常類似,所以流傳得也廣。
不過,你可以理解為這是個常見的書法主題,用來表示茶室主人一方面對精神文化有一定訴求,另一方面也表達了茶室主人不過度追求金錢的情趣主張。
本文選自《云南茶生活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