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把紫砂壺需要多久,首先我們要了解,大多數(shù)制壺者在做壺時,除了是個人創(chuàng)作,大多時候并不是一把一把單獨做的。
其一,紫砂壺的制作流程大家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全手工制作過程相當繁瑣,從打泥片、裁切工具、做蓋流把,再到整理細節(jié),每道工序都要用到不同的工具,單獨一把一把做就需要頻繁的更換工具和模具,效率太低。
其二,如果此款只做一把,在壺胚完成后還需要進窯燒制,而在窯內(nèi)不是完全可控的。如果出現(xiàn)瑕疵、開裂等,燒制出了問題,那么既浪費了制壺的心血,也沒法與客戶交代。所以每次不會只做一把。
同時,由于每個師傅的不同壺型,制作精細程度、制作要求不同等都會影響到一把壺最終的完成時間。
那了解完這些之后,大家應(yīng)該明白,一把壺完成的時間并不是可以精確量化的,其中有許多因素。
舉兩個例子,紫砂七老之一的王寅春先生,在七老藝人里面算是最多產(chǎn),手最快的。他在紫砂廠工作時,最快一天可以完成兩把仿古生胚,這也應(yīng)該也算是做壺的最快速度了。
再說景舟先生,當年一批定制的單子,在三十多天內(nèi)完成110把一捺底仿古,他與助手日夜趕工才堪堪完成,這也是顧老此中最大量集中創(chuàng)作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這樣算下來平均一日也不到兩把。
話說回來,上面講的也都是比較快的例子,在當時的情況下,其都是有任務(wù)完成的,只保證數(shù)量與質(zhì)量,不會對工藝細節(jié)有太多要求。
而說到個人創(chuàng)作的壺型,那一把壺完成需要的時間就非常久了。
像上面說道的王寅春先生,其所作裙花提梁,光完成這把壺就耗費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
而顧景舟先生,最為著名的提壁壺,則是整整雕琢了有四十年之久。
現(xiàn)今來說,一般情況下7天左右可以做出一把紫砂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