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的農村,都有井,在井水中有時候會出現(xiàn)一些魚。但是農村人就算打水打到了井魚,也會放回去。為什么會這樣呢?井魚能吃嗎?
1.井魚一般是長不大的,雖然井水、地下水都含有大量的無機鹽,適合魚類生長,但是地下水的含氧量非常低,井水的溫度也非常低,魚兒長得很慢,通常人們看到井魚,體長都只有手掌大小,不比海魚和河魚有那么多肉,井魚沒什么可以吃的肉。
2.魚類要生存,都是要依靠巡游的方式來尋找食物和產卵地,在水草豐茂的區(qū)域,魚兒長得越大越肥美,魚兒的數(shù)量也會成倍增長。但井水里水草量極少,魚兒找不到適合的產卵地,到頭來只能有那么幾只。所以井魚的數(shù)量通常不超過10條,不會過多,吃完了魚兒就真的沒了,所以很少有人會向井魚下手。
3.井里的魚兒其實是人類測量井水是否有毒的憑證。人們依靠井水生活,井水作為日常飲用水,其水質至關重要。一旦有人下毒,影響的不只是一家人。井魚如果活蹦亂跳的,說明這口井的井水沒有問題,大家可以放心喝。
如果井魚突然奄奄一息,或是死亡,這就說明井水里摻雜了有毒物質,或是某種物質含量過高,要趕緊檢驗,不能飲用。因為井魚對環(huán)境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家里有古井的人,或是一個村子共用幾口井水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