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性平、 味甘, 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和藥用價值,具有抗腫瘤 、抗氧化 、降血脂 、補腎、補腦、護肝 等功效,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痰多氣短、頭暈失眠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術研究至今也有很多年歷史了,下文是探索適合畢節(jié)地區(qū)氣候、 土壤等自然條件的羊肚菌人工栽培技術。
1 畢節(jié)地區(qū)氣候特點
畢節(jié)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季風氣候比較明顯,降雨量較為充沛,立體氣候突出,平均溫度在 10℃~15℃ ,海拔相對高差大,垂直氣候變化尤為明顯,山上山下冷暖不同,高原盆地寒熱各異,利于多種動植物生長。 羊肚菌的生長主要與環(huán)境氣候條件有關 , 在低溫潮濕的西部地區(qū)特別適宜羊肚菌的生長,貴州遵義、畢節(jié)、六盤水等地均能生長羊肚菌。
2 品種選擇
栽培品種為六妹羊肚菌,栽培品種需經過純化鑒定,要求來源可靠、品種純正。在菌株選擇上抗病性強、產量高,經出菇試驗方可大規(guī)模栽培使用。
3 菌種分離和培養(yǎng)
菌種分為母種、原種、栽培種3級菌種。
3.1母種培養(yǎng)
3.1.1母種培養(yǎng)基的制備
PDA培養(yǎng)基:馬鈴薯 200g(煮汁)、葡萄糖20g 、瓊脂18~20g ,自來水1000mL ,pH值自然;改良 PDA 培養(yǎng)基:葡萄糖 20 g 、蛋白胨3 g 、硫酸鎂 1 g 、磷酸二氫鉀 2 g 、瓊脂粉 20 g ,蒸餾水1 000 mL 。 沸水煮馬鈴薯30min ,取汁。 汁中加入葡萄糖、瓊脂等其他試劑,持續(xù)攪拌加熱,待瓊脂溶盡后裝試管,每支灌于試管 1/3 處,硅膠塞封口。高壓蒸汽滅菌,取出后斜面擺放冷卻備用。
3.1.2母種的制備
采用組織分離法獲得純菌種。接種需在無菌的接種箱內操作, 接種后將試管放置于溫度 25℃ 以內的避光環(huán)境內。 通常情況下,分離物在 20℃~25℃ 培養(yǎng) 2 d 即可萌動, 3 d 后培養(yǎng)基上可見菌絲萌發(fā),觀察菌絲生長情況,剔除雜菌較多、菌絲生長緩慢的羊肚菌,選擇菌絲生長良好、雜菌感染少的羊肚菌, 通過 2~3 次提純后就可獲得純的羊肚菌母種。 優(yōu)良母種表現(xiàn)為菌絲生長均勻,初期菌絲密集潔白,粗壯,氣生菌絲旺盛,爬壁力強,后期菌絲產生淺棕黃色色素,菌落淺棕色至棕色。
3.2原種培養(yǎng)
3.2.1原種培養(yǎng)基制備
雜木屑 70% 、麥麩 20% 、生石灰 1%~2% 、石膏 1.5% 、腐殖質土 10% ;培養(yǎng)基滅菌根據(jù)生產量來定,量較小時采用高壓鍋滅菌,量較大時采用常壓滅菌灶滅菌。
3.2.2原種制備
將獲得的母種進一步進行擴繁,并把試管種擴繁成瓶(或袋)。 采用木屑、麥麩培養(yǎng)基,母種擴繁成原種時,一般每個 18 mm×180 mm 母種塊轉接 6 瓶原種,每支試管擴繁 4~6 瓶(或袋)為宜,在擴繁過程中要嚴格按無菌操作規(guī)程操作 ; 并對擴繁好的菌種進行詳細觀察, 將生長較差或疑似感染的菌種剔除不要,選擇生長旺盛、無感染的菌種作為生產用原種,在培養(yǎng)箱中 16℃ 培養(yǎng)。
3.3栽培種培養(yǎng)
3.3.1栽培種培養(yǎng)基制作
木屑 75% ,麩皮 20% ,石膏 1% , 石灰 1% , 腐殖土 3% , 料水比 1∶1.3 , 濕度60% ,攪拌混合后裝菌瓶,培養(yǎng)基裝至瓶高 4/5 棉花塞住瓶口。 蒸汽消毒 8~10 h ,冷卻后取出備用。
3.3.2栽培種制備
選擇菌絲生長健康,無雜菌,無變色的原種接種。 接種需在無菌、無塵、密閉空間內進行,操作全程中需進行蒸汽消毒。 每支原種可接栽培種 10~15 瓶。 栽培種菌瓶放置在溫度不超過 25℃ ,避光的房間內,約30d左右,菌絲長滿菌瓶,以出現(xiàn)黃褐色菌核為宜。
4 栽培方法
4.1選地
一般選擇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方便、陰涼潮濕,土壤疏松、透氣性好、肥沃,不易板結的地塊,pH 中性 ; 環(huán)境無牲畜危害、無污染、不積水,具有樹木遮蔭的場地。
4.2整地
整地時除去雜草及農作物廢棄物,于播種前 60 d均勻于地面灑入 5% 的生石灰,用于調節(jié) pH 值,殺滅土壤中的雜菌、害蟲。開溝,溝深 25~30 cm ,溝寬 0.8~1.5 m ,溝間距 20~30 cm ,將地用水淹透。
4.3搭建遮陽棚
遮陽棚除需要有良好的通風和遮陽效果之外,還要有充足的保濕效果。 遮陽棚四周用遮陽網圍起(目前普遍采用的遮陰網為 4~6 針黑色遮陽網)。 遮陽棚分平棚和拱棚兩種:拱棚以地形風向走勢,長度據(jù)田地而定 , 寬 5~8 m ,拱高 2.2~2.5 m 。 平棚搭建根據(jù)田地面積決定,長寬任意,建議棚高 1.8~2.2 m ,以利于通風。 為起到良好的保濕效果和方便管理,只留1~2 個進出口,方便進出大棚。
4.4播種
11月底至12月初進行播種, 播種前淺翻土壤,然后直接將菌瓶內栽培種播撒至土壤中,播完后,覆蓋腐殖土 1~3 cm ,再在上面覆蓋 2 cm 的闊樹葉。
4.5“營養(yǎng)袋”補料
播種后大約 1 周, 菌絲將長滿畦面, 形成 “菌霜”,在播種 10~15 d ,應及時補放營養(yǎng)袋,給菌絲提供補充營養(yǎng)。 把側邊劃口的營養(yǎng)袋按間距 70 cm 左右均勻平放在菌廂上面,輕輕壓實,最大限度地使眼內物質接觸到土壤,使羊肚菌菌絲可以直接接觸“外援營養(yǎng)袋”中的培養(yǎng)料,每廂放 2 排。 菌絲將慢慢長進“外援營養(yǎng)袋”中并吸收營養(yǎng),并向土層內的菌絲傳送。 待菌絲長滿“外援營養(yǎng)袋”時,“外援營養(yǎng)袋”的營養(yǎng)逐漸通過菌絲轉移至土壤中的菌絲后,移走“外援營養(yǎng)袋”。
4.6栽后田間管理
4.6.1菇前管理
出菇前管理主要是溫度和濕度的管理。 出菇前棚內溫度以 20℃~24℃ 為宜。 當溫度超過 25℃ 時,要及時揭開四周遮陽網,進行通風透氣、降低溫度。 羊肚菌在出菇前要注意土壤及棚內空氣濕度的變化,土壤濕度 75%~80% 、空氣濕度 85% 左右為佳。
4.6.2出菇管理
翌年4月初,子實體便可發(fā)生,羊肚菌生長出菇快,要及時逐批次采收,以免造成采收不及時,會因為氣溫、濕度等原因造成壞菇和減產。出菇后,棚內溫度不得超過 25℃ 。 溫度過高,菌體生長過快,質量極差,多木質化,易造成菇體萎蔫或死亡,加上潮濕的環(huán)境就慢慢腐爛,極大地影響外觀品質和口感,還會造成減產。 所以溫度過高時要及時通風降溫,人工噴水降溫或及時采摘。 棚內濕度不可太大, 土壤濕度控制在 75%~80% , 空氣濕度控制在60%~70% 。
4.7采摘和加工
4.7.1采摘
羊肚菌一般叢生, 成熟后若不及時采摘,很容易被蟲食,所以要及時采收。 采摘時用手捏住菌柄,左手搖動連同菌根一起拔出,也可用鋒利的小刀從菇體基部斜切,將菇摘下,并用小刀將菇體下面附帶的土壤泥腳等雜物削掉,輕放于干凈的籃子。采收時要注意不要傷到附近的小羊肚菌。 每天要及時采收,直至不再有子實體出現(xiàn)。
4.7.2加工
羊肚菌采摘后要及時攤開, 放置在通風良好的場地,及時晾干或烘干,否則會被線蟲和菌蛆啃咬。 干燥后的羊肚菌用密封塑料袋盛裝,并放置在干燥、陰涼、通風良好、無異味的房間,并離地面30 cm 以上。 羊肚菌在運輸時包裝要嚴實密封,盡可能減少擠壓,避免碰撞,保持菇形完整。
5 病蟲害防治
5.1蟲害
羊肚菌從播種到出菇的整個栽培過程都暴露在空氣中, 在整個過程中病蟲害危害會有不同程度的呈現(xiàn)。 要注意觀察土壤濕度變化和菌絲變化,注意蟲害,常見的蟲害有白蟻、蛞蝓、蝸牛、鼠害、蟻害、線蟲、跳蟲等,發(fā)現(xiàn)時用專用藥劑及時處理,處理時不得破壞和影響菌絲正常生長。
蛞蝓、蝸牛多生長在陰暗潮濕的草叢、落葉內或石塊下,嚼食羊肚菌子囊果,危害嚴重;可用四聚乙醛與砂土混合均勻后,人工撒在土壤表面進行防治。白蟻多發(fā)生在播種期間,白蟻直接啃食菌種,造成嚴重損失;可在播種前暴曬田地進行防控,在播種前投放生石灰。 老鼠嚼食菌種和幼菇,可通過常規(guī)捕鼠或滅鼠手段防控。 蟻害發(fā)生后會嚴重危害羊肚菌的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生長,可以使用白蟻靈等藥物控制。
5.2病害
5.2.1真菌病害
羊肚菌子囊果發(fā)生季節(jié), 如遇高溫高濕天氣,很容易爆發(fā)霉菌病害。 若防控不當,將造成大面積爆發(fā), 損失嚴重。 感病后子囊果表面發(fā)霉,白色氣生菌絲旺盛,致使菇體腐爛、死亡或畸形,嚴重影響品質。 研究表明,羊肚菌子囊果內存在著包括鐮刀菌在內的大量內生真菌。 病害以防控為主,播種前對田地進行1周以上的暴曬; 避免出菇時長時間高溫高濕,保持土壤較低含水量,以加強通風、降濕、降溫來防控病害發(fā)生;噴灑生石灰并掩埋。
5.2.2細菌性病害
細菌病害多發(fā)生在出菇環(huán)節(jié),常發(fā)生在高溫高濕天氣,幼小的原基容易死亡,子實體感病后表現(xiàn)為菌柄變紅、局部腐爛、發(fā)臭、整體倒伏等癥狀。 細菌病害防控防治以預防為主,保持土壤的含水量不要過高。
6 結語
羊肚菌產業(yè)現(xiàn)已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 作為一種新型食用菌,具有廣闊的推廣及市場前景,近年來也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 但作為新的食用菌栽培模式,在羊肚菌的生活史、 遺傳知識還不夠了解全面的情況下, 對羊肚菌的栽培理論和栽培技術更需要進行深入研究。 本文作者從菌種分離與培養(yǎng)、播種、“外援營養(yǎng)袋”補料、栽后田間管理 ( 菇前管理、出菇管理)、采摘和加工、 病蟲害防控等方面詳細介紹了羊肚菌在畢節(jié)地區(qū)的人工栽培技術, 以期為羊肚菌的科學研究及產業(yè)從業(yè)人員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關于羊肚菌人工栽培技術的內容就講到這里,歡迎閱讀青瓜網其他農業(y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