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日韩精品影视|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亚洲AV一本通在线播放|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产精品高清线久久dvd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農業(yè)技術 » 種植技術 » 正文

大蒜菌核病的發(fā)生與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1-06-09  瀏覽次數:8647
內容摘要:一、癥狀與病原 該病主要為害大蒜假莖基部,初期發(fā)病病部水漬狀,以后病斑變暗色或灰白色,漬瘍腐爛,腐爛部位發(fā)出強烈的蒜臭味。濕度大時,表面長出白色綿毛狀的菌絲,以至病株周圍的雜草也布滿白色菌絲,并潰瘍腐爛。大蒜葉鞘腐爛后,上部葉片表現萎蔫,并

一、癥狀與病原
  該病主要為害大蒜假莖基部,初期發(fā)病病部水漬狀,以后病斑變暗色或灰白色,漬瘍腐爛,腐爛部位發(fā)出強烈的蒜臭味。濕度大時,表面長出白色綿毛狀的菌絲,以至病株周圍的雜草也布滿白色菌絲,并潰瘍腐爛。大蒜葉鞘腐爛后,上部葉片表現萎蔫,并逐漸黃化枯死,蒜根須、根盤腐爛,蒜頭散瓣。一般在5月上旬以后,病部形成不規(guī)劃如麻籽大小的黑褐色菌核。該病是由大蒜核盤菌侵染所致。

二、發(fā)生規(guī)律
  (一)侵染循環(huán) 大蒜菌核病主要以菌核遺留在土壤中或混在蒜種和病殘體上越夏或越冬?;祀s在大蒜種和病殘體上的菌核則隨著播種、施肥落入土中。播種早的年份,少數菌核秋季就能萌發(fā),使幼苗發(fā)病。一般在春季2月下旬以后,土壤中的菌核陸續(xù)產生子囊盤,子囊孢子成熟后從子囊中射出,侵入假莖基部形成菌絲體。在其代謝過程中產生果膠酶,溶解寄主細胞的中膠層,使病莖腐爛,以后菌絲體從病部向周邊擴展蔓延,最后在病組織上形成菌核,隨收獲落入土中或留在蒜頭上成為第二年的侵染源。
 ?。ǘ┯绊懖『Πl(fā)生的因素
  1.溫度、濕度。該病菌喜低溫高濕,一般溫度在15℃~20℃、相對濕度在85%以上,有利于菌核的萌發(fā)和菌絲的生長、侵入。由于采用地膜覆蓋,膜下長期保持高溫狀態(tài)(相對于濕度大于80%),有利于菌核病的發(fā)生,這也是導致我縣此病逐年加重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本地,播種早的年份或地塊,冬前就能發(fā)病,如1996年10月份,平均氣溫15.6℃,接近常年,而11月上旬平均氣溫分別比常年同期偏低1.45℃和1.23℃,11月26日定點觀察地塊才查到病株;而1997年10月份平均氣溫比常年偏高1.75℃,11月上旬偏高0.85℃,11月19日定點地塊就發(fā)現病株。多數菌核年后萌發(fā),當2月下旬至3月上旬平均氣溫通過6℃時,土壤中菌核就陸續(xù)產生子束盤,4月上旬氣溫上升到13℃~14℃時,形成第一個侵染高峰。春季陰雨天氣多常加重病情發(fā)展。
  2.輪作、連作。連作地由于菌核落在土中,連年積累,因而發(fā)病較重,輪作能減少田間菌源的積累,特別是與小麥輪作,由于大蒜菌核病病菌不能侵染小麥,菌核萌發(fā)后沒有適生環(huán)境,不能完成侵染循環(huán),因而能降低發(fā)病程度。試驗表明,隔5年輪作1年小麥的老蒜地平均病株率比連作6年的老蒜地低18.6%,病指少11.1。
  3.覆膜方式。1997年我們選擇一常年重發(fā)地塊進行的試驗證明,以覆膜蒜地發(fā)病最重,秋季覆膜春季4月15日揭膜蒜地次之,露地蒜發(fā)病最輕。但測產表明,春季揭膜蒜和露地蒜分別比覆膜蒜畝產低7.8%和25%,揭膜蒜地對產量的影響超過了病害的為害損失,因而不能把揭膜作為一項防治措施。
  4.地勢。地勢低洼、排水不良以及靠近河道的下潮地塊發(fā)病較重。

三、綜合防治措施
  1.輪作倒茬。最好種2~3年大蒜輪作1年小麥,最長連作不要超過5年。
  2.選取健康無病的大蒜留種。
  3.收獲進及時清除大蒜病株殘體,帶出田外深埋。
  4.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做到有機肥、氮、磷、鉀肥合理配比,一般底肥施有機肥5000kg以上,優(yōu)質大蒜復混肥150kg。種植密度控制在每畝23000~24000株。
  5.秋種時選用50%多菌靈粉劑或70%甲基托布津粉劑,按種子量的0.3%對水適量均勻噴布種子,悶種5小時,晾干后播種。
  6.春季發(fā)病初盛時,一般在3月下旬,用50%速克靈粉劑1500倍液,或50%多菌靈粉劑500倍噴霧防治,施藥時重噴莖基部,隔7~10d噴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農村網  責任編輯:農村網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大蒜菌核病的發(fā)生與防治”
      原載地址:http://m.elitesmokeshopnj.com/news/20110609/6279.html
      版權聲明: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對于農村網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
     
    左权县| 敖汉旗| 松桃| 株洲县| 淳化县| 襄汾县| 丰台区| 威信县| 鄄城县| 九龙城区| 高密市| 锡林浩特市| 抚宁县| 莎车县| 白沙| 巍山| 牡丹江市| 望江县| 莱芜市| 盐城市| 改则县| 仲巴县| 舞阳县| 泽库县| 湖口县| 桐梓县| 秦安县| 虎林市| 原阳县| 紫金县| 阿巴嘎旗| 南汇区| 砚山县| 曲周县| 定西市| 东平县| 潞西市| 阿合奇县| 明光市| 韶关市| 荥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