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在我國北方的人們對冬儲大白菜有著深刻的記憶,如今無論何時都能在超市買到各種各樣的新鮮蔬菜。我國地大物博,根據不同的氣候帶和月份科學布局,合理安排種植,可以做到整個冬季都能吃上自然光照下自然生長的新鮮蔬菜,還能節(jié)約成本,減少污染和碳排放。
農業(yè)部和農業(yè)科學工作者經過多年的科學試驗探索,選育不同的品種、優(yōu)化不同的耕作模式,探索出了一條經濟簡便、低碳環(huán)保的種植路線圖,保證了我國北方整個冬季蔬菜的供應,而且大量出口到俄羅斯、烏克蘭、東南亞、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qū)。
如菜椒是一種產量高、種植范圍廣的大眾蔬菜,有不同顏色、不同品種,從海南到黑龍江都能種植。第一站在海南,當年9月份開始育苗、移栽,經過兩個月的生長,到盛果期大量采摘上市,在12月、次年1月時供應北方。海南菜椒收獲完畢,就把種植的接力棒交給下一個地區(qū)。
云南南部(紅河地區(qū)蒙自縣、建水縣)菜椒在10、11月份育苗移栽,次年1月、2月的春節(jié)期間大量采摘上市,一直供應到3月份。此地菜椒季節(jié)結束前,云南北部的昭通地區(qū)、四川宜賓、重慶萬州等長江沿岸地區(qū)接過接力棒,在春節(jié)期間育苗,可用大棚,但基本是自然光源,不需再配備電力或煤氣供暖,3~4月大量上市,供應北方。
經過這三個接力棒,4月份以后,北方冰雪消融,大地回春,自然光照和溫度就能育苗、移栽、種植了。這既保證了我國北方地區(qū)蔬菜供應,又可出口像俄羅斯、烏克蘭這樣冬季幾乎長達半年、嚴重缺少新鮮蔬菜的寒帶國家。
農業(yè)科學工作者的不斷探索試驗,不僅使菜椒可以在多地多時接力,而且擴大到更多的蔬菜種類,如豆角、黃瓜、茄子、西葫蘆、生菜等。接力賽跑一樣的布局,既能讓當地菜農種得好、種得巧,把握時機賣出好價錢,又完美解決了北方蔬菜供應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