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培養(yǎng)料:棉籽殼30%,麥皮20%,闊葉樹木屑48%,磷酸二氫鉀1%,碳酸鈣1%,含水量68%。擺放:挖畦,然后將菌棒按照梅花樁法進行擺放,每個菌棒的間距為2cm,擺好后噴灑0.1%多菌靈溶液并覆土,澆大水。管理:溫度控制在26-28℃,培養(yǎng)料的酸堿度控制在6.5-7.2。
一、黑皮雞樅菌的種植技術(shù)與管理
1、培養(yǎng)料
(1)棉籽殼30%,麥皮20%,闊葉樹木屑48%,磷酸二氫鉀1%,碳酸鈣1%,含水量控制在68%。
(2)發(fā)酵干棉籽殼78%,麩皮20%,糖1%,碳酸鈣1%,含水量控制在60-65%。
(3)棉籽殼35%,麥麩20%,玉米芯18%,木屑18%,玉米粉5%,豆粕3%,石灰1%,含水量控制在65%。
(4)棉籽殼60-70份,豆粕2-3分,麥麩10-20份,玉米面5-10份,木屑4份,輕質(zhì)碳酸氫鈣1份,過磷酸鈣1份,石灰1份,含水量控制在50-70%。
2、裝袋
滅菌后,使用17×33聚乙烯塑料袋將培養(yǎng)料裝好,控制在袋高15cm干重約為0.4-0.45kg。
3、擺放
(1)挖畦,畦長6-7m,寬1.2m,深29cm。
(2)在畦的四周釘上木樁,并拉上線(距離地面3cm,距離畦底29cm),然后在畦的四周以及畦底噴灑多菌靈進行消毒。
(3)將菌棒按照梅花樁法進行擺放,每個菌棒的間距為2cm。擺好后噴灑0.1%多菌靈溶液。
(4)覆土3cm,然后繼續(xù)噴灑多菌靈溶液。
(5)覆土噴藥后一次性澆透大水,7-8天澆第二次大水,第二次大水過后7-8天,澆第三次大水。
4、管理
(1)溫度控制在26-28℃為宜。
(2)出菇的時候,保證為黑暗至弱光環(huán)境,以100-200lx為宜。
(3)二氧化碳的濃度控制在0.3%以下。
(4)培養(yǎng)料的酸堿度控制在6.5-7.2為宜。
(5)當(dāng)黑皮雞樅菌的子實體菌柄長至8-9cm的時候即可進行采收,每隔6小時采收一次。
二、雞樅菌一般長在什么地方,怎么形成的
1、生長地區(qū)
(1)雞樅菌常見于針闊葉林中的地上、荒地和亂墳堆、包谷地,其基柄往往與白蟻巢相連。
(2)目前,雞樅菌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黔西南,貴州遵義和六盤水,云南等地區(qū)。
2、形成原因
雞樅菌往往與白蟻營共生生活。雞樅菌為白蟻提供各種營養(yǎng)和抗病物質(zhì),而白蟻在建巢過程中為雞樅菌傳播菌種,并且雞樅菌還可以從白蟻巢周圍環(huán)境中獲得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