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日韩精品影视|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亚洲AV一本通在线播放|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产精品高清线久久dvd

 
當前位置: 首頁 » 農(nóng)業(yè)百科 » 茶葉大全 » 文化 » 正文

茶歷史發(fā)展長河中大事記錄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5-08-02 03:34  來源:昵茶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1575
內(nèi)容摘要:中國茶業(yè)大事記一、三皇時期(公元前2000年以前)1、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中華兒女的祖先神農(nóng)發(fā)現(xiàn)和利用了茶葉?!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中記載:“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薄恫杞?jīng)》中講“茶之為飲,發(fā)乎神

中國茶業(yè)大事記

一、三皇時期(公元前2000年以前)

1、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中華兒女的祖先神農(nóng)發(fā)現(xiàn)和利用了茶葉?!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中記載:“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薄恫杞?jīng)》中講“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p>

二、夏、商、周時期(公元前2000-前256年)

2、公元前1066年茶已開始園中栽培和作為貢品。

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巴志》中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著乎尚書。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魚、鹽、銅、鐵、丹漆、茶、蜜皆納貢”,“園有芳蒻、香茗”。這說明

確切記載的我國茶事已有3000年。

3、公元前316年前已有以茶命人、命地。

《華陽國志·蜀志》載:蜀國末代蜀王,曾封其二弟葭萌于漢,號苴(音巴,又音茶)侯,命其邑曰葭,楊雄《方言》中釋“熟人謂茶曰葭萌,蓋以茶氏郡也”,這是我國以茶命人、命地

的最早記載。

4、公元前316年茶葉開始從巴蜀的大山向外傳播。戰(zhàn)國時的秦惠文王為實現(xiàn)統(tǒng)一全國,派大將馬錯取蜀,從此茶葉開始外傳。清初顧炎武《日知錄》中說:“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飲之

事”。

三、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5、公元前202年(西漢高祖五年),長沙國置“荼陵縣”這是我國以茶命縣的最早記載。

6、公元前221-前200年間,辭書《爾雅》收有“槚,苦荼”的字條釋義。

7、公元前168年開始以茶作為隨葬品。1972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漢墓中就有茶一箱。

8、公元前140年-前122年已有茶作為藥用的記載。在司馬相如的《凡將篇》中記錄了20種藥,其中就有荈詫(即茶)。

9、公元前59年(西漢宣帝神爵三年)在四川彭山已出現(xiàn)茶葉初級市場。西漢王褒的《僮約》中記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

10、公元前53-18年楊雄的《蜀都賦》載有“百華投春,隆隱芬芳,蔓茗熒翠,藻芯青黃”這是最早提及茶的辭賦。

11、公元前53-前50年,甘露禪師吳理真在四川蒙頂山上清峰植茶七棵,后被人稱為“仙茶”、“漢茶”。這是茶樹最早人工栽培的記錄。

12、公元208年華佗《食論》中第一次提出“苦茶久食,益意思”。這是飲茶能增強思維能力的又一功效。

四、三國、兩晉時期(公元220-420年)

13、公元230年我國餅茶和調(diào)飲方法出現(xiàn)。

三國張揖《廣雅》中載:“荊巴間采茶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色赤,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芼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p>

14、公元266-269年三國孫皓時出現(xiàn)“以茶代酒”。《三國志·吳·韋曜傳》中載:韋曜不勝酒力,每酒宴,孫皓“常為裁減,或密賜茶荈以當酒”。

15、公元280-289年(西晉武帝太康年間),出現(xiàn)我國最早的茶詩。是張載《登成都白菟樓詩》最后四句曰:“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區(qū)。人生茍安樂,茲土聊可娛”。

16、公元290-294年(西晉惠帝永熙元年至元康四年)。我國已出現(xiàn)零賣茶水的小販。傅咸《司棣教》中寫了一位蜀嫗在京都洛陽提罐賣茶水的故事是茶館的萌芽。

17、公元317-323年(東晉元帝建武元年至永昌二年),以茶待客約定成俗。弘群《食檄》中載:“寒溫畢,應(yīng)下霜華之茗,三爵而終;應(yīng)下諸庶、木瓜、元李、楊梅、五味”。

18、公元330-385年(東晉成帝成和五年至孝帝太元十年),開始“以茶倡儉”。《晉中興書》中寫了陸納以茶果宴請謝安的故事。《晉書·桓溫傳》中載“桓溫為揚州牧,性儉,每宴惟下

七奠(奠是尊之誤)拌(一作柈,古通盤)茶果而已”。

五、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9年)

19、公元475年中國與土耳其商人在中蒙邊境開始以茶易貨貿(mào)易。這是我國茶葉出口的最早記載。見美國威廉·烏克斯的《茶葉全書》。

20、公元491年。茶葉開始作為祭品?!赌淆R書·禮志》中載:“永明九年正月,詔太廟四時祭薦,昭皇后茗、柵(粽子)炙魚”。這是我國以茶作祭奠品最早的記錄。

21、公元456-536年陶弘景在《雜錄》中第一次提出茶能養(yǎng)生成仙。他說:“苦荼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山君服之”,丹丘子和黃山君都是傳說中的神仙。

22、公元533-544年北方農(nóng)書《齊民要術(shù)》(賈思勰作)提出茶葉是南方發(fā)展經(jīng)濟的農(nóng)作物。

六、隋朝時期(公元581-618年)

23、隋文帝以茶治頭痛。有僧人告曰:山中有茗草,煮而飲之當愈。文帝服后甚有效果。

24、公元601年“茶”字被收入辭書《廣韻》(此書系隋仁壽元年陸法言等人著)。

七、唐朝時期(公元618-907年)

25、公元641年(唐太宗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將茶葉和飲茶習俗第一次傳到西藏。

26、公元671年中國出現(xiàn)第一張茶畫《蕭翼賺蘭亭圖》,(作者閻立本)。

27、公元752年李白寫了中國第一首名茶詩《答族侄僧中孚禪師,獲贈仙人掌茶并序》,詩曰:“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宗英乃禪

伯,投贈有佳篇?!?/p>

28、公元756-758年中蒙邊界首開茶馬互市。《封氏聞見記》中載:“蒙古驅(qū)馬市茶”。

29、公元770年(唐代宗大歷五年)在顧渚(現(xiàn)在浙江長興)建立貢茶院,成為我國繼四川蒙頂山后第二個貢茶基地。

30、公元773年陸羽在湖州建成“三癸亭”,成了顏真卿、皎然、陸羽評茶論道的地方。

31、公元776-780年詩僧皎然最早提出了“茶道”二字。他在《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中寫道:“孰知茶道全而真,唯有丹丘得如此?!?/p>

32、公元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陸羽寫成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

33、公元780-795年,封演再次提出“茶道”二字。他在《封氏聞見記》中說:“楚人鴻漸為茶論,說茶之功效,于是茶道大行”。

34、公元720-814年,懷海和尚制訂《百丈清規(guī)》第一次規(guī)范飲茶諸法,形成禪宗茶禮。

35、公元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茶葉開始征稅,其稅十取其一。

36、公元804年(唐德宗貞觀二十年)陸羽卒,享年72歲,葬于湖州杼山。

37、公元805年中國茶種和飲茶習俗由最登禪師首次傳入日本。

38、公元810-824年日僧永忠奉茶嵯峨天皇,天皇下詔植茶進貢,形成弘仁茶岡。

39、公元828年中國茶和飲茶習俗第一次傳到朝鮮。朝鮮《三國史記》中載:入唐使金大廉持茶葉種子回國,植于全羅道智異山下的華巖寺旁。

40、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榷茶”(專賣)先由鄭涇提出,由宰相王涯上湊文宗皇帝實行茶葉專賣。

41、公元850年,阿拉伯人Soliman編著有關(guān)茶的報告書,這是最早的外國茶書。

42、公元827年張又新寫成《煎茶水記》,成為我國現(xiàn)存的最早論泉專著。

43、公元900年前后,蘇廙寫成《十六湯品》,成為我國最早的點茶專著。

44、公元856年(唐宣宗大中十年)全國茶葉稅收已達到63900貫,全國茶葉已形成了八大產(chǎn)區(qū),產(chǎn)茶已達到10萬噸。

45、公元874年,僖宗將自己用過的茶具送給西安法門寺供奉佛骨用(此茶具就是1987年4月從法門寺地宮中出土的七件茶具)。

46、公元618-907年(唐代宗年間),僧界“喫茶去”流行。趙州觀音寺(現(xiàn)在的柏林寺)有高僧從諗,他崇茶、愛茶、嗜茶成癖。他悟得飲茶能悟道成佛,因此他每與人交談時總是先要“

喫茶去”就成了禪林法語。

47、公元907年王敷寫成《茶酒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把茶與酒相提并論。

八、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07-960年)

48、公元891-925我國出現(xiàn)茶園主,茶葉生產(chǎn)已上規(guī)?!断蓚魇斑z》中載,九隴(今四川彭山縣)人張守珪“有茶園,每歲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傭工者雜處園中”。

49、公元951年,后周皇帝柴榮販茶。柴榮為了斂財在當皇帝前與巨商頡跌氏販茶江陵,成為我國第一個茶販子出身的皇帝。

九、宋朝時期(公元960-1297年)

50、公元960年宋太祖皇帝詔設(shè)茶庫。茶被定為軍用物資。

51、公元970年出現(xiàn)“注湯幻茶”?!肚F茗錄》中載,宋初分茶有術(shù),能在盞中幻出花鳥魚蟲,水丹青。浙東僧人福全是分茶高手,他詩曰:“生成盞里水丹青,巧畫工夫?qū)W不成,欲笑當年

陸鴻漸,煎茶贏得好名聲”。

52、公元993年(宋太宗淳化四年)青城茶戶王小波為抗茶稅起義,一度占領(lǐng)大片土地,以成都為中心建大蜀。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茶農(nóng)起義。

53、公元996年宋太宗建北苑(福建建甌)貢茶基地,這是繼唐代顧渚貢茶院后第三個貢茶基地。丁謂的團茶和蔡襄的龍團鳳餅就是產(chǎn)在這里。

54、公元1049-1053年(宋仁宗皇佑年間)宋代斗茶成風,為適應(yīng)斗茶建窯生產(chǎn)出黑釉盞,如窯變蘭釉和兔毫盞都是斗茶寶碗。

55、公元1023-1063年在江蘇宜興丁山已出現(xiàn)紫砂茶具。梅堯臣詩:“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歐陽修也有詩:“壺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余情”?!白夏唷?、“紫甌”就

是紫砂壺。這是宜興紫砂的最早記載。

56、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宋神宗頒茶馬法。

57、公元1107年宋徽宗趙佶寫成《大觀茶論》,這是中國第一位著茶書的皇帝。

58、公元1191年,日本榮西禪師寫成《吃茶養(yǎng)生記》,使中國茶在日本廣泛傳播。

59、公元1201年,因茶而引起的民族矛盾。宋寧宗嘉泰元年龍州(今四川江油北)人在濁水寨的茶馬互市(這時的互市不僅是茶馬,而且有鹽糧和日常用品)。因“旱民”擅利而停止,致

蕃民(藏族)生活受到影響而造反。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因茶引起的邊亂。

60、公元1210年,陸游去逝,享年85歲。曾任茶鹽公事等職,一生愛茶,癖茶,寫茶詩320多首,是我國歷史上寫茶詩最多的詩人。

61、公元1259年,日本僧南浦紹明來中國留學,帶回中國茶具和五祖山松濤庵劉元浦的《茶道清規(guī)》,《規(guī)》中就提出了“和、敬、清、寂”,后來成了日本茶道核心。

62、公元1269年(宋度宗咸淳五年),審安老人寫成《茶具圖贊》,對宋代點茶器具有較完整描述及繪圖。

63、公元1279年“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形成。南宋末年吳自牧《夢梁錄》中載:“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鹽醬醋酒茶”。到元朝時略去了“酒”字成了開門七件事,一直延

用到今天。

十、元朝時期(公元1271-1366年)

64、公元1271-1294年,茶亭出現(xiàn),這時在南方道旁、過橋處出現(xiàn)了賒茶水、歇腳的涼亭。

65、公元1302年(元成宗大德六年)貢茶基地由北苑轉(zhuǎn)移到武夷山,在武夷山的四曲建立了御茶園。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四次貢茶基地的轉(zhuǎn)移。

66、南宋時金沙泉無水,顧渚紫筍停產(chǎn)。元初顧渚山金沙泉復(fù)出,顧渚紫筍恢復(fù)生產(chǎn)。元世祖忽必烈封金沙泉為“瑞應(yīng)泉”。

十一、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

67、公元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三月,朱元璋“詔天下貢茶,俱以茶戶采芽進”,“罷造團茶,惟采茶芽以進”。從此貢茶不再是團茶、餅茶。從而推動了茶業(yè)改革,六大茶類相繼出

現(xiàn),名茶輩出。

68、公元1397年(洪武三十年)駙馬都尉歐陽倫,因販私茶被朱元璋處死。朱元璋女兒安慶公主駙馬歐陽倫于是年四月在陜西私自販茶50車出境被邊關(guān)發(fā)現(xiàn)湊太祖皇帝朱元璋,朱大怒,六

月賜死。

69、公元1440年(英宗正統(tǒng)五年)朱權(quán)寫成《茶譜》一書,在書中提出飲茶要“清、雅、寂、敬”。朱權(quán)是朱元璋的17子,也是皇子、王爺?shù)谝粋€寫茶書的人。

70、公元1423-1503年,日本奈良稱名寺和尚村田株光,日本室町時代(相當于中國明嘉靖年間)創(chuàng)立了日本茶道。后由千利休(公元1522-1591)集日本茶道之大成,成為日本茶道三千家

。

71、公元1559年威尼斯作家拉摩曉出版《茶之摘記》、《中國茶摘記》為歐洲最早的茶葉著作。

72、公元1573年,由于明王朝下令停止清河堡“茶馬互市”引發(fā)與女真和蒙族的戰(zhàn)爭。

73、公元1585年,日本豐臣秀吉奉茶天皇之命造黃金茶屋。

74、公元1587年,日本舉行北野松原萬人大茶會。

75、公元1595年前后張源寫成《茶錄》,此書為明代重要茶書。書中專為茶道寫了一節(jié),是中國歷史上第三個提出茶道的,也是寫的最全面的一個。《茶錄》傳到韓國后稱為《茶神傳》。

76、公元1607年(神宗萬歷三十五年),中國茶第一次由荷蘭輸入歐洲。

77、公元1600年印屬東印度公司成立。

78、公元1602年荷屬東印度公司成立。

十二、清朝時期(公元1644-1911年)

79、公元1655年英國倫敦出現(xiàn)世界上第一個茶葉廣告。

80、公元1662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英國查理二世,為慶祝這位茶皇后生日,英國大詩人沃勒為她寫了一首詩:“花神寵秋色,嫦娥矜月桂。月桂與秋色,難與茶比美。一為后中英,一為

群芳最。物阜稱東土,攜來感勇士。助我清明思,湛然祛煩累。欣逢后誕辰,祝壽介以此?!?/p>

81、公元1661年,日本烏奇郡僧隱之發(fā)明烘焙制茶法,所制名茶為“隱之茶”。

82、公元1668年日本高林謙三發(fā)明焙茶機,首次機械焙茶。

83、公元1682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首開茶宴,與群臣品茶賦詩、聯(lián)句。

84、公元1689年英國第一次從中國廈門進口箱茶150擔,開從中國內(nèi)地直接進口茶葉之先河。

85、公元1699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命名碧螺春。據(jù)清王應(yīng)奎《柳南續(xù)筆》載:康熙三十八年到太湖巡游,巡撫王輦將“嚇煞人香”茶獻給康熙皇帝,康熙嫌此名不雅,賜

名“碧螺春”。

86、公元1715年英國人第一次飲綠茶。

87、公元1727年(清世宗雍正五年)中俄簽訂《恰克圖互市條約》開始中俄邊界以茶易貨。茶從產(chǎn)地收購經(jīng)漢口水運樊城,再用車馬駝隊經(jīng)河南山西運至張家口,再運呼和浩特,穿越戈壁

灘,直到恰克圖。

88、公元1734年前后,陸廷燦《續(xù)茶經(jīng)》出版,這是歷史上最長的古茶書,長達10萬字。

89、公元1750年,紅茶在荷蘭搶奪綠茶市場。

90、公元1773年,英當局強征美殖民地茶稅,引發(fā)“波士頓事件”,為美國獨立戰(zhàn)爭之導火線。1776年美國獨立。

91、公元1774年,英國人Joun Wadhan 首次獲得茶機專利。

92、公元1793年英國多名科學家到中國引進茶籽在加爾各答試種。

93、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命能工巧匠仿制無錫惠山寺明代僧人性海所遺竹爐(現(xiàn)存故宮)。

94、公元1784年英國茶稅高達120%,引起西方國家爭相進口中國茶葉。

95、公元1784年美國貨船“中國皇后”號從廣州運載第一批中國茶到紐約。

96、公元1751年前后,乾隆皇帝專制銀斗,量泉評水,評出了京西玉泉山玉泉為天下第一泉,并御筆寫下了《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刻于石,立于泉旁。

97、公元1802年錫蘭試種茶樹失敗。

98、公元1810年臺灣從福建引種茶樹。

99、公元1823年Rabert Bruce 在印度阿薩姆發(fā)現(xiàn)野生茶樹。

100、公元1824年錫蘭人帶中國茶籽在皇家植物園試種。

101、公元1825年前的十幾年中先后到巴西種茶茶農(nóng)有300多人,巴西政府蒂茹卡國家公園建中國式茶亭紀念。

102、公元1827年,爪哇政府首次派人到中國考察茶葉生產(chǎn)。

103、公元1833年Jacobson第六次來中國,帶回茶籽七百萬粒,茶工15人及一些制茶工具。因有功而被任命為爪哇公營茶業(yè)企主持人。這一年是英國廢止英國東印度公司對中國茶的貿(mào)易壟斷

,結(jié)束了近200年的壟斷。

104、公元1834年印度茶葉協(xié)會到中國收購茶籽并考察中國茶葉加工。

105、公元1835年-1836年印度科學家以二比一通過移種中國茶樹,并在加爾各答培植中國茶苗4萬2千株,移植阿薩姆、吉門、蘇摩爾及南印度,全面發(fā)展茶葉生產(chǎn)。

106、公元1938年,阿薩姆茶首次運8箱于倫敦。

107、公元1842年,中國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四口岸首次同時出口茶葉。

108、公元1844年,中國茶籽開始在毛里求斯種植。

109、公元1847年,中國茶籽開始在俄羅斯高加索種植。

110、公元1848年,英國倫敦建成世界第一家茶葉拍賣市場。

111、公元1850年,美國“東方”號快速帆船第一次從中國運茶抵倫敦。

112、公元1853年馬克思在《紐約每日論壇報》論述中英茶葉貿(mào)易。

113、公元1861年,俄國人在中國武漢開辦了第一家磚茶廠。

114、公元1869年,臺灣茶開始直銷美國。

115、公元1862年,中國茶葉專家到日本傳授車色技術(shù)。

116、公元1868年,中國海關(guān)開始公布出口統(tǒng)計數(shù)字。

117、公元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改變和縮短了東方茶葉貿(mào)易的通道。

118、公元1870年,中國在福州建立了自己第一家磚茶廠。

119、公元1872年,印度人發(fā)明了第一臺揉捻機,開紅茶機械制茶之先河。

120、公元1880年,我國紅茶出口首次超過10萬噸,占當年出口茶葉總量12.68萬噸 79.2%。對英出口達到歷史最高紀錄8.81萬噸,占我國茶出口總量的69.5%。

121、公元1882年,錫蘭科倫坡茶葉拍賣場成立,首次進行茶葉拍賣。

122、公元1886年,我國茶葉出口13.41萬噸,達到歷史最高峰。其中紅茶10萬噸,綠茶2.19萬噸,其他茶1.22萬噸。這一數(shù)字知道1984年才達到。生產(chǎn)32.4萬噸,1977年才達到。

123、公元1889年,中國茶對英出口首次被印度茶超過,是年中國為41958噸,印度為42864噸。

124、公元1890年,湯姆斯·立頓創(chuàng)立了世界第一大茶葉品牌--“立頓”。到1922年被聯(lián)合利華收購。茶葉經(jīng)營達到25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茶葉品牌。

125、公元1905年,中國政府(清政府)首次派員到印度、錫蘭考察茶業(yè)。

十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10-現(xiàn)在)

137、公元1949年11月23日成立中國茶業(yè)公司。農(nóng)業(yè)部副部長吳覺農(nóng)兼任經(jīng)理。茶葉產(chǎn)供銷統(tǒng)一管理。

138、1949年底,我國茶園面積15.30萬公頃,產(chǎn)茶4.10萬噸,出口0.99萬噸,處于歷史最低水平。

139、公元1952年,毛主席送武夷巖茶四兩給蘇聯(lián)國家元首赫魯曉夫,說送了“半壁江山”。

140、公元1954年,私營茶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全國40個主要城市2267家私營商戶,從業(yè)人員17617人,資金1880億元。

臺灣將1903年成立的草南坡制茶試驗場(光復(fù)后改為平鎮(zhèn)茶業(yè)試驗所)改為茶業(yè)改良場,吳振鐸任場長。

153、公元1970年1月中國茶葉土產(chǎn)進出口總公司與中國畜產(chǎn)進出口總公司合并,成立中國土畜產(chǎn)進出口總公司,設(shè)茶葉處,只管進出口業(yè)務(wù)。茶葉收購、加工、內(nèi)銷、貨源分配等業(yè)務(wù)交商業(yè)

部土副局。

154、公元1974年3月國務(wù)院業(yè)務(wù)組負責人華國鋒(后為國家主席、總書記、軍委主席、總理)提出:“茶葉生產(chǎn)要有個大的發(fā)展,速度要加快”,“要適當集中,建立基地,搞100個年產(chǎn)茶葉

5萬擔的縣”。從而再次推動了茶葉發(fā)展。

155、公元1975年1月全國供銷總社恢復(fù),這一年茶葉產(chǎn)量達到25.21萬噸,第一次超過1886年23.5萬噸。成立畜產(chǎn)茶繭局(后改為茶蓄局),接收商業(yè)部土副局的茶葉業(yè)務(wù)。

156、公元1976年農(nóng)機部、全國供銷總社、對外貿(mào)易部聯(lián)合在湖南桃江召開全國茶葉機械暨采茶機現(xiàn)場表演。(后因毛主席逝世,會議中途結(jié)束)同年10月,福州茶廠“76型”大型連續(xù)窨花機

通過鑒定。這是全國最現(xiàn)代化的連續(xù)窨花機,班產(chǎn)240擔。

157、公元1978年5月,全國供銷總社在安徽農(nóng)學院設(shè)立機械制茶專業(yè)(四年本科),本年底又在杭州成立茶葉加工研究所,首任所長于濤。

158、公元1979年,全國供銷總社“文革”以后首次也是全國首次派出的茶機考察團,赴日本進行考察,團長張大為,秘書長于觀亭。

159、公元1980年3月,全國供銷總社茶蓄局與浙江省農(nóng)機局在浙江杭州召開了中國第一次茶機展銷會。這是改革開放以后國家二類物資第一次產(chǎn)銷見面、召開展銷會。

160、公元1980年,貴州在晴隆縣發(fā)現(xiàn)100萬年的茶籽化石。

161、公元1981年9月,華僑茶業(yè)發(fā)展研究基金會在北京成立,國務(wù)院僑辦副主任林修德兼任理事長。

同年11月,全國供銷總社在南京召開了全國名茶座談會,從而推動了全國名優(yōu)茶生產(chǎn)。

162、公元1983年3月,一機部、商業(yè)部、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部、農(nóng)牧漁業(yè)部四部聯(lián)合在浙江余杭平山茶場召開了全國綠茶(眉茶)工藝、機械選型會,歷時一個多月,邀請了全國50多位茶葉加工

專家上百人參加。會議由于觀亭、呂秀蘭主持。

163、公元1984年1月香港茶具文物館建成并對外開放。

164、公元1984年6月國務(wù)院發(fā)出(1984)國發(fā)75號文件,轉(zhuǎn)發(fā)商業(yè)部《關(guān)于調(diào)整茶葉購銷政策和改革流通體制意見的報告》。文件規(guī)定:邊銷茶繼續(xù)實行派購;內(nèi)銷茶和出口茶貨源徹底放開

,實行議購議銷,按經(jīng)濟區(qū)劃組織多渠道流通和開放式市場。

這一年茶葉出口達到13.93萬噸,首次突破1886年的13.41萬噸。

165、公元1984年9月中華茶藝業(yè)聯(lián)誼會在臺北成立。1985年我國茶葉出口達到13.81萬噸,第一次超過1886年13.4萬噸。

166、公元1987年4月西安法門寺地宮出土唐代七件茶具。

167、公元1988年北京老舍茶館創(chuàng)建開業(yè)。

168、公元1989年5月,臺灣茶文化代表團首次訪問大陸、香港,并在多處茶進行茶藝表演。

169、公元1989年9月,由商業(yè)部土特產(chǎn)品管理司、中國農(nóng)副土特產(chǎn)品開發(fā)公司、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新華社北京分社主辦的首屆“茶與中國文化”展示周于10日至16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

行。從而拉開了我國茶文化活動的序幕。

170、公元1989年10月28日,當代茶圣吳覺農(nóng)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171、公元1990年北京茶葉學會成立。

172、公元1990年8月中華茶人聯(lián)誼會在北京成立,首任理事長林海云。

173、公元1990年9月中國茶葉產(chǎn)銷企業(yè)集團在桂林成立,于觀亭任董事長。

174、公元1991年4月,中國首座茶葉博物館在杭州建成開館。

175、公元1992年4月,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在寧波成立。首任會長王文波。

176、公元1992年3月,《中國茶經(jīng)》出版,主編陳宗懋。這是中國第三部《茶經(jīng)》。

177、公元1993年9月中華茶人聯(lián)誼會首次在北京舉辦海峽兩岸茶業(yè)研討會。

178、公元1993年11月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杭州成立,首任會長王家揚。

179、公元1997年,臺灣在北臺建成首座茶葉博物館。

180、公元1997年,郵電部發(fā)行一套茶的郵票,分別是《茶圣》、《茶樹》、《茶器》、《茶會》。這是新中國首次發(fā)行茶郵票。

181、公元1998年6月,倫敦具有150年歷史的世界最大茶葉拍賣市關(guān)閉。

182、公元1999年8月,“京華茶葉”品牌被聯(lián)合利華收購。

183、公元2000年10月,北京市茶業(yè)協(xié)會成立,首屆會長段葆蘭。

184、公元2002年,臺灣茶商李瑞河投資在福建漳州建成民間茶葉博物館。

185、公元2002年3月,中國第一張茶報《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出版發(fā)行。

186、公元2004年,原農(nóng)科院茶葉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陳宗懋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是我國茶葉界第一位院士。

187、公元2004年4月,胡錦濤視察陜西漢中茶場,并采茶。

188、公元2005年,武夷巖茶大紅袍拍出天價,20克19.8萬元,成為世界最貴的茶葉。

189、公元2005年,我國茶葉產(chǎn)量恢復(fù)世界第一位,達到93.4萬噸,超過印度92萬噸。

190、公元2006年1月,除消茶葉出口配額,出口經(jīng)營權(quán)放開。

191、公元2006年5月,胡錦濤視察云南盤山萬畝茶園并采茶。

192、公元2007年3月,胡錦濤贈俄羅斯國家元首普京國禮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黃山綠牡丹。

193、公元2007年4月,云南為發(fā)展普洱茶將思茅市改為普洱市。

194、公元2007年1月,“京華茶葉”品牌回歸。這是“京華”賣給聯(lián)合利華8年后又被北京茶葉總公司回購。

195、公元2007年11月,大益茶業(yè)集團5000萬中標央視黃金時間段廣告,這是茶葉有史以來用錢最多的廣告。

196、公元2008年3月,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學觀看中日兩國茶道、茶藝表演,指出:“茶事高雅,茶味清香,以茶為緣,以和為貴?!?/p>

197、公元2008年8月,奧運會開幕式展示大“茶”字,奧運村、媒體村辦起了茶館。充分展示了中國茶文化。

198、公元2008年9月,茶界泰斗張?zhí)旄0贇q壽辰,是中國茶界年齡最高的從事茶葉工作最長的百歲壽星。

199、公元2009年5月,龍潤普洱集團在香港上市,這是我國上市的第一家茶葉企業(yè)。

200、公元2009年10月,中國十大名茶正式簽約進入上海2010年世博會。

201、公元2009年12月,茶界泰斗百歲茶人張?zhí)旄O步Y(jié)良緣,這是我國茶界乃至全國歲數(shù)最大的新郎。

202、公元2010年1月1日,茶界泰斗張宏達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張宏達是《中國植物志》(全書80卷,126冊,5000多萬字,歷時45年,4代人的心血)十位主要完成人之一。

203、 公元2017年6月4日,茶界泰斗張?zhí)旄O壬攀?!享?08歲!

農(nóng)村網(wǎng)  責任編輯:農(nóng)村網(wǎng)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茶歷史發(fā)展長河中大事記錄”
      原載地址:http://m.elitesmokeshopnj.com/baike/45267.html
      版權(quán)聲明:本網(wǎng)站刊載的資訊由網(wǎng)友提供分享,資訊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nóng)村網(wǎng)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gòu)成任何建議。網(wǎng)友轉(zhuǎn)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quán),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nóng)村網(wǎng)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chǎn)權(quán)保護,版權(quán)屬于農(nóng)村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務(wù)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關(guān)鍵詞: 公元 茶葉 這是 中國 萬噸
 
[ 農(nóng)業(yè)百科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guān)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農(nóng)業(yè)百科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quán)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nóng)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nóng)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
     
    雷州市| 佛坪县| 樟树市| 福安市| 夏津县| 浏阳市| 武川县| 丰镇市| 枣阳市| 普格县| 新化县| 固阳县| 阜宁县| 榆中县| 长春市| 长顺县| 东乡| 乌兰县| 临颍县| 墨江| 金平| 华池县| 岑巩县| 石首市| 永嘉县| 吴江市| 易门县| 额尔古纳市| 交城县| 西林县| 手游| 崇阳县| 屏东县| 建瓯市| 广汉市| 广东省| 碌曲县| 磐石市| 揭阳市| 同心县| 周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