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qū))及福建的漳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shù)的承襲和深入發(fā)展。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qū)很出名的風(fēng)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
即使是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功夫茶”這個風(fēng)俗??梢哉f,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人在草木間
功夫茶的沖泡,簡而言之,有四道工:一水、二洗、三沖四泡。水需“蟹目水”,火候在將滾未滾,細(xì)泡半成之際;無泡過“生”,全滾太“老”,皆不可用;“洗”是要燙壺洗杯;“沖”是注水入壺;“泡”是注茶入杯,要領(lǐng)是“高沖低泡”,“高沖”可透茶時“低泡”不生水沫。此外,還有“洗茶”、“刮沫”之類,“洗”是泡后的頭遍茶液,棄之不飲,為的是去碎茶末及減其“表味”,沫”是頭三遍茶常有浮沫,故可用“茶甌”(一種有蓋的大杯)之甌蓋刮去。
以上所述,是沖泡功夫茶的“ABC",至于常人所說的關(guān)公巡城,韓信點兵”,是指泡茶時執(zhí)壺“巡”行于群杯之上,壺中量后的茶液,需“點”干凈,亦是常規(guī)常識,尚未進入“道”的層次。所謂“道”者,即“禮”,即“儀”,即“心”。
“禮”者,“茶三酒四”,茶杯一般只用三至四只,因而,人多干杯時,“禮節(jié)見焉,先后分焉”。常規(guī)是:先賓后主,先老后幼互相禮讓,“禮義之邦”,其時見焉。
“儀”者,即儀式,這是最考究最復(fù)雜的一層。舊時候顯貴人家待貴客時,需掃幾拂窗,焚香沐手,其慕敬之心,有如禮佛;待茶的人員,可多至四個:一琴師、一小童、一半老男子、一妙齡少女。小童扇爐,叫“茶童”;半老男子,叫“茶師父”;妙齡女子,無稱謂,一般是婢女。
茶師父取其老于道茶,少女取其年少姣好;前者要的是他的經(jīng)驗,后者要的是她的美好,前者為的是“口?!保笳邽榈氖恰把鄹!薄?dāng)然,這一切,已隨一個時代的過去而“俱往矣”。當(dāng)代人待客,未有這許多繁文縟節(jié),主沖客飲,無琴,便用現(xiàn)代音響代替。亦是雅事一樁。
所謂“心”者,是功夫茶道的最高境界。以上所述,皆是“外在”,皆是“施”,唯有“心”是“內(nèi)在”的“受”——再好的“道”需以心受。“眾妙之門,存乎一心”,再好的茶,亦需己心受。故,飲茶之道,其終極,是以心受之,品其奧妙,是為至道。以層次而論,茶有“三受三品三香”:一曰“鼻受臭(同“嗅讀xiu)品”,品其“溢香凡是好茶,未飲之先味已四溢,香不可言。
以筆者一已之體會,潮州功夫茶,略遜于臺灣茶道者,是少了一個專門用來“鼻品”的“聞香杯”,故引進之以改良。二曰“口受、舌品”,品其“噴香”,凡好茶液,人于口,及于舌尖,經(jīng)舌上,過舌根,方人喉,極品之茶,其味無法言傳,一合唇,茶香自口溢出,自鼻孔噴出,如此,百茶百味,千茶千味,未入心,心已受之。三曰:“心受,神品”,品其“余香”,好茶品一口,其味若初戀,三年思之若美人。
禪宗說:“吃飯喝茶,無非妙道”,妙在有心,片刻之享受,終身受益。人生的美好,便如品茶,無數(shù)閃光的片刻,組成殊堪品味回味的人生。
如此說來,喝茶,是世上最簡單的事情,也是世上最復(fù)雜的事情。說簡單,是平常喝法,一杯、一茶、一水,沖了喝便是。說復(fù)雜,是如本文所述,變?yōu)椤拔幕?,變?yōu)椤八囆g(shù)”,變?yōu)椤坝幸馕兜男问健?,變?yōu)橐环N“儀式”、一種“道”。
東方文化之奧,便在于“講究”,能從最簡單處,得到無窮的體味,故功夫茶有“五行四德”、“三才四?!薄N逍姓?,茶為草木之屬,炭為火之屬,泉為水之屬,器皿為金、土之屬,一茶備,五行全。四德者“凈、靜、謹(jǐn)、敬”是也。三才者,天地人合一。
春時品茶,世界綠染,執(zhí)壺賞春,春風(fēng)拂面,春色入心;夏日品茶,荷蕖爭放,臨水榭,賞清芳,盛夏之中,有“蓮華世界”在;金秋品茶,黃英競放,杯中有芳芬世界,心里有澄澈乾坤;冬時賞茶,有雪賞雪無雪想雪,倘是“踏雪尋梅”,自然更有詩意,倘無,清室擁暖爐,看水蒸云霧,壺藏乾坤,三杯入口,渾然忘我。
如此,居于囂囂塵世,而得天地四時變化之妙,物我兩忘,不論有無“琴師”、“茶童”、“茶師父”與“侍茶女”,只要有四時景色,種種天籟,清靜梵心,則“口福、眼福,耳福,心福”四福皆備,人生有此,復(fù)何所求?
(選自《清風(fēng)集》,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