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茶分為手工炒茶和機器炒茶,手工炒茶需要的設備有鐵鍋、掃把、烘干機、茶灶,而機器制茶的設備有炒茶機、烘干機,炒茶步驟繁瑣,無論機器還是人工都需要極高的耐心與認真態(tài)度。
手工炒茶主要分為三個步驟:殺青、揉捻、烘干。手工炒茶時間長,需要炒茶師傅有極高的耐心。同時,也因為炒茶師傅的經(jīng)驗和水平不同,不同工人制成的茶葉風味和口感也有所差異。如今,
炒茶分生鍋、二青鍋、熟鍋,三鍋相連,序貫操作。炒茶鍋用普通板鍋,砌成三鍋相連的炒茶灶,鍋呈25-30度傾斜。炒茶掃把用毛竹扎成,長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徑約10厘米。
“第一鍋滿鍋旋,第二鍋帶把勁,第三鍋鉆把子?!鄙佒饕饸⑶嘧饔?,鍋溫180-200℃,投葉量0.25-0.5公斤,葉量多少視鍋溫和操作技術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鍋中旋轉炒拌,葉子跟著旋轉翻動,均勻受熱失水,要轉得快,用力勻,結合抖散茶葉,時間約1-2分鐘。待葉質柔軟,葉色暗綠,即可掃入第二鍋內。二青鍋主要起繼續(xù)殺青和初步揉條的作用,鍋溫比生鍋略低。
因茶與鍋壁的摩擦力比較大,用力應比生鍋大,所以要“帶把勁”,使葉子隨著炒茶掃帚在鍋內旋轉,開始搓卷成條,同時要結合抖散茶團,透發(fā)熱氣。當葉片皺縮成條,茶汁粘著葉面,有粘手感,即可掃入熟鍋。熟鍋主要起進一步做細茶條的作用,鍋溫比二青鍋更低,約130-150℃。此時葉子已經(jīng)比較柔軟,用炒茶掃帚旋炒幾下,葉子即鉆到把內竹枝內,有利于做條,稍稍抖動,葉子則又散落到鍋里。
這樣反復操作,使葉子吞吐于竹帚內外,把殺青失水和搓揉成條巧妙地結合起來。這與炒青綠茶先殺青后揉捻的制茶技術顯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濕熱條件下葉子較柔軟,可塑性好的機會,促進粗老葉成條,又可以克服冷揉進斷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條索緊細,發(fā)出茶香,約三四成干,即可出鍋。
自動炒茶設備的生產(chǎn)量非常大,據(jù)了解,殺青機一次能投入20-30公斤鮮葉,1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殺青環(huán)節(jié)。在大規(guī)模產(chǎn)茶時,自動化炒茶設備也具有極高的穩(wěn)定性,能夠控制殺青、揉捻、干燥的程度,保證每一鍋茶葉品質的均衡度。如今市面上部分炒茶設備還能模擬手工炒茶,進一步提升茶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