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罐罐茶是綠茶(陜青綠茶),罐罐茶也指甘肅通渭、會(huì)寧、靜寧地區(qū)的一種飲茶方式,熬茶時(shí),將茶葉置于砂罐后,注入清水,擱在燃燒木材或木炭的火爐上,熬成色濃味香的茶汁,講究用一條線的方式傾入酒杯樣大的茶碗中,開始細(xì)細(xì)品味。
隴中人喝罐罐茶的用具十分簡(jiǎn)單,有蛐蛐罐、茶盅、火爐。有的人家將下茶的油饃和茶盅、茶葉等都放到一起,就還需一個(gè)茶盤。早先的茶罐大多是瓦制作的,謂之砂陶罐。
罐呈青灰色,底座直徑二寸左右,罐高二三寸,罐口直徑約一寸,腹部微微鼓出(也有底大口小的),口沿比罐體寬出些許??谘匾韵掠描F絲箍緊,鐵絲一頭長(zhǎng)出成柄,柄上纏上黑膠布防止手握時(shí)被燙。這種蛐蛐罐看似粗糙,可熬起茶來卻十分耐烤?;馉t一般為火盆或鐵皮卷制而成的小爐,其中添置燃料,先用干驢糞或干牛糞引燃,然后向其中添入劈好的細(xì)條狀干柴。
再備好茶盤,中置茶盅及茶葉,還有剛出鍋的油饃或鍋盔。茶葉也不是什么有名的名茶,以前多用紫陽茶,其實(shí)就是陜南和川北一帶的粗茶,現(xiàn)在大多用云南坨茶,也稱老茶或青茶。
這種茶葉價(jià)錢便宜,耐煮。也有人專好喝“陜青”,不過花茶和紅茶是不能熬煮的。有些家道殷實(shí)的人家也用江漸一帶的好茶來熬煮,不過這種茶不如云南的坨茶耐煮。等到火盆中的柴火燃旺時(shí),將蛐蛐罐架到火頭上,往其中添入清水(尤以甘甜的泉水和井水為佳),至七分滿即可。
待到水沸時(shí),往其中加入茶葉,茶葉量按啜飲茶水的習(xí)慣不同或多或少,一般茶癮重的人加入茶葉多,茶癮輕的人加入茶葉少。等到茶熬好,把茶罐提起,烤烤抖抖,抖抖烤烤,不要讓茶葉溢出罐外,還用一竹制小棍(俗稱搗茶棍)反復(fù)將翻滾的茶葉壓下,使其不溢。
熬煮少許時(shí)候就將蛐蛐罐提起,倒出一點(diǎn)到客人和自己的茶盅里,將茶盅端起輕搖幾下后又將茶水重新倒入蛐蛐罐中,是謂“回茶”,意思是尊敬客人,沒有客人時(shí)這道工序可減。等到茶葉再一次溢起,白色的茶沫涌出罐口時(shí),一股撲鼻茶香便在火塘邊房屋里慢慢飄逸開了,裊裊不絕。這時(shí),將蛐蛐罐提起,一股又濃又釅的茶水注入茶盅之內(nèi),先敬客人,再倒給自己,在喝之前,好多人會(huì)先在地上滴幾滴茶水,(一說是敬水神,一說是敬土地,)然后才自己慢慢品味。
蛐蛐罐里再注入清水,架到火頭上再煮,如此反復(fù),直至茶水寡淡無味才算喝完一罐茶。再看茶水,顏色又黑又黏,吱溜一口吸入嘴里,味道是既苦又澀,濃滯如藥汁。沒有喝過的人喝到嘴里會(huì)悚然驚嘆,真切地體會(huì)到那黃蓮般的苦味兒。
但在隴中民間,卻有“能喝下粘稠吊線的茶汁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喝茶人”之說。
這樣熬煮的罐罐茶,后味悠長(zhǎng),味醇卻不傷胃,可以興奮神經(jīng),消除疲勞,還有生津止咳,潤(rùn)肺平喘之功效。長(zhǎng)期飲用,有一定的成癮性。陸羽《茶經(jīng)》中稱“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痙、日澀、四肢煩、百節(jié)不舒、聊四五啜、與堤醐甘露抗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