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國的藥材種類很多,且每種的特性和種植時間各不一樣,因此,想要種植好藥材,就需掌握好種植時間和管理技巧,那四月份適合種植、播種的藥材有哪些?
種子類
白術(shù)為菊科草本植物。以根莖入藥,具有補脾健胃、燥濕利水、和中益氣、安胎、止汗等功能。近年市場價格雖走低,效益仍較可觀。
黃芩主要是人工種植,資源也呈逐年減少的趨勢,栽種的農(nóng)戶在減少。時而人氣較旺,黃芩似乎從來就沒缺少過人氣,雖然行情近幾年沒有多大變化,黃芩仍是很多人愿意投資的品種。
桔梗喜涼爽氣候,耐寒、喜陽光。宜栽培在海拔1100m以下的丘陵地帶,半陰半陽的砂質(zhì)壤土中,以富含磷鉀肥的中性夾沙土生長較好,種子壽命為1年,在低溫下貯藏,能延長種子壽命。
黃芪種植成本及折干率:目前甘肅產(chǎn)區(qū)種植成本在2000元左右,畝產(chǎn)鮮貨1000公斤,按折干3:1算,折干貨350公斤左右。按統(tǒng)貨17元算,畝毛收入6000元左右,除去成本2000元,農(nóng)民種植效益不錯,農(nóng)民有種植積極性。
遠(yuǎn)志又名葽繞、蕀蒬等。產(chǎn)東北、華北、西北和華中以及四川;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壯,韌皮部肉質(zhì)。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腫的功能,用于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瘡瘍腫毒,乳房腫痛。
瓜蔞,是一種多年生攀緣型草本植物,喜生于深山峻嶺、荊棘叢生的山崖石縫之中。其果實、果皮、果仁(籽)、根莖均為上好的中藥材。主治:清熱滌痰,寬胸散結(jié),潤燥滑腸。用于肺熱咳嗽,痰濁黃稠,胸痹心痛,結(jié)胸痞滿,乳癰,肺癰,腸癰腫痛,大便秘結(jié)。
種苗類
知母,知母氣寒,味苦,無毒。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
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以干燥根莖入藥。具有活血祛瘀、安神寧心、止痛功能,為心腦血管常用藥,社會需求量大,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可栽培。
生地,又被稱為“生地黃”、“野地黃”等,是一種玄參科的植物地黃塊根。生地的莖部呈蓮座狀,向上逐漸縮小互生。地黃新鮮或者干燥的塊根為入藥的部分。具有清熱涼血與養(yǎng)陰生津的作用。
紫苑,青苑、紫倩、小辮等;菊科紫菀屬,多年生草本,國內(nèi)主產(chǎn)于河北、內(nèi)蒙和東北三省等地區(qū),在國外朝鮮、日本等地亦有分布,通常生長于潮濕的河邊地帶,是一味中藥,有治風(fēng)寒咳嗽氣喘,虛勞咳吐膿血之功效。
旱半夏以塊莖入藥。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能,是藥廠生產(chǎn)多種止咳化痰中成藥飲片、劑、露的主要原料。對土壤無嚴(yán)要求,但以砂質(zhì)壤土種植為佳,最適合半陰半陽的環(huán)境生長,可與果樹或髙稈作物套種,忌積水。2-4月播種,8-10月采挖,全生育期為6-7個月。
天南星屬于高投入高風(fēng)險品種,特別管理難度大,天南星不能重茬,前茬作物以糧食作物為主;土壤為沙質(zhì)白土或黃白土(既是為了排水,同時也是因為秋后機器過篩,土壤不板結(jié));夏季怕多雨、雨后怕高溫;病害嚴(yán)重,且蔓延速度較快,容易導(dǎo)致減產(chǎn)或者絕收,種植風(fēng)險較高。
射干,為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為不規(guī)則的塊狀,斜伸,黃色或黃褐色;須根多數(shù),帶黃色。莖直立,莖高1~1.5米,實心。生于山坡、草原、田野曠地、雜木林緣,常見栽培。分布于全國各地。主產(chǎn)湖北、河南、江蘇、安徽、湖南、浙江、貴州、云南等地亦產(chǎn)。 入藥部分:為鳶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莖。
瓜蔞,是一種多年生攀緣型草本植物,喜生于深山峻嶺、荊棘叢生的山崖石縫之中。其果實、果皮、果仁(籽)、根莖均為上好的中藥材。主治:清熱滌痰,寬胸散結(jié),潤燥滑腸。用于肺熱咳嗽,痰濁黃稠,胸痹心痛,結(jié)胸痞滿,乳癰,肺癰,腸癰腫痛,大便秘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