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在許多地區(qū)都有種植。對于種植者來說,他們想種植的是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的水稻。要滿足這一要求,就要做好科學治水、合理追肥、及時除草、防治僵苗等工作。下面介紹具體的管理方法。
水資源科學管理
如果水田積水太深,難以保證苗期分蘗所需的水溫、*溫度和*土壤養(yǎng)分,不利于低分蘗芽的萌發(fā),分蘗不能迅速伸長,造成抽穗延遲,影響分蘗率。因此,稻田排水口應墊好墊層,保持2-4cm的淺水層,以滿足正常分蘗的水分和水溫要求。
施好分蘗肥
一般來說,分蘗肥的追肥應以氮肥為主。第一次分蘗肥應在移栽后7-10天內(nèi)施用,最后一次追肥應在6月中旬結(jié)束。農(nóng)民每畝可施用6-8公斤尿素或18-20公斤碳酸氫銨。如果第一次追肥后秧苗生長不均,10天后可施用第二次分蘗肥。
對照苔蘚
苔蘚的旺盛生長影響著水稻幼苗的生長空間。它不僅與秧苗爭肥,而且阻礙了稻田的通風和透明度,降低了水溫和溫度。田間苔蘚過多不僅影響水稻正常分蘗,而且容易引起水稻秧苗腐爛、葉鞘腐敗等問題。在苔蘚面積較少的水田,由于植物灰中的堿含量會抑制苔蘚的生長,因此可以在田里撒一層植物灰來控制苔蘚的生長;對冠層多苔蘚的稻田可采用化學防治。每畝可在稻田水面噴灑30克青太凈和30公斤水,也可在稻田上均勻噴灑35克白洛地和25公斤混合物。
及時除草
插秧后10-15天應進行封閉除草。每畝可使用69%芐嘧磺隆50克,或53%芐嘧磺隆40-60克,或68%吡唑氧基苯甲?;?0-50克+50%吡唑氧基喹·二氯喹可濕性粉劑30-50克,與細水份混合*均勻地撒在田間。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毒藥除草法除草時,田里的水不應太深,以防水面淹沒稻芯。同時,氣溫較低時,不要施用農(nóng)藥,以免造成農(nóng)藥傷害。
適當曬干
一般來說,6月下旬完成80%的分蘗后,通過適時的田間排水和干燥,可以控制秧苗的有效分蘗。當田間1/3的植株拔節(jié)時,應停止相應的田間,以保證幼穗分化的需水量。曬干的優(yōu)點是既能合理控制分蘗,又能破壞稻田病原菌和蟲卵的繁殖條件,減少后期病害的發(fā)生。
病蟲害防治
水稻紋枯病、棉腐病、紋枯病、稻瘟病、螟蟲、稻縱卷葉螟、螟蟲、稻薊馬、稻飛虱等病蟲害是水稻常見的危害類型。要加強現(xiàn)場巡查,根據(jù)病害早期病蟲害種類,開展有針對性的防治。
總之,要實現(xiàn)水稻高產(chǎn),做好各時期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另外,用藥時要噴灑均勻,不得漏噴或復噴,以免藥物危害和危害水稻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