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是一種我們熟悉的動物,而且它在我國的分布范圍也比較廣,刺猬也是一種價值很高的哺乳動物,而且有很好的養(yǎng)殖效益,我們要重視日常的養(yǎng)殖管理技術,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刺猬養(yǎng)殖技術及刺猬常見疾病防治技術。
一、刺猬的引進
1、從自然界中引種,要進行馴化,讓刺猬家畜化。野生刺猬數(shù)量每年都在減少。所以進行人工養(yǎng)殖不但能解決人們的藥用和食用需求,而且可使刺猬的自然資源得以保護。另外,人工養(yǎng)殖設備簡單,飼養(yǎng)管理簡便易行,經(jīng)濟效益較好,是一項很有前途的養(yǎng)殖項目。
2、家養(yǎng)刺猬應一雄一雌同窩,一般在4~5月份自然發(fā)情交配,年產(chǎn)1~2胎,2~4歲的刺猬均有繁殖能力。母刺猬發(fā)情期躁動不安,陰部有分泌物,孕期為60天左右,每胎產(chǎn)仔4~6只,最多的產(chǎn)8只。刺猬受精35天后體重增加,45天后行動遲緩,會陰部輕度水腫,臨產(chǎn)前尋草做窩。剛產(chǎn)下的仔猬有軟刺而無毛,約20小時后軟刺豎起,并發(fā)出“吱吱”的叫聲。初生體重13~15g,仔猬產(chǎn)下3天軟刺變硬,逐漸增多,10日齡睜眼,20日齡長出牙齒并能行走,30日齡左右能吃食,哺乳期40~50天。3個月的小刺猬平均體重可達320~350g,平均月增重100g左右,哺乳期和哺乳后的100天之間,是刺猬生長最快的階段,要精心管理,以保證和提高皮的品質和張幅。
3、引種時應注意清除其體內外寄生蟲。外寄生蟲,主要有硬蜱、癢螨和疥螨等。硬蜱呈黑褐色,可人工抓除;癢螨使體表皮膚出現(xiàn)粉末狀小白點和皮屑;疥螨使皮膚生成黃色皮痂。治療可用 0.05%的“克螨特”浸浴,每次3~5分鐘,間隔7天,連續(xù)3次;或用伊維菌素注射液定期肌肉注射,用量為每千克體重注射0.2毫升,除可殺滅螨外,對蜱及泡翼線蟲也均有效。內寄生蟲,主要有泡翼線蟲和裂頭蚴。泡翼線蟲寄生于刺猬的十二指腸,使刺猬嘔吐,嘔吐物有時帶有血液,排黑色稀糞。治療采用雙酸噻嘧啶,口服量為每千克體重5~10 毫克。以后每年1~2次定期驅蟲。裂頭蚴寄生于刺猬小腸,輕度感染一般不表現(xiàn)臨床癥狀,嚴重感染時,動物食欲不振,腹瀉與便泌交替發(fā)生。治療采用吡喹酮每千克體重 5 ~ 10 毫克,或氫溴酸檳榔堿每千克體重2~5 毫克,口服1次即可,以后每年服用1~2次,作為預防性驅蟲。
二、刺猬養(yǎng)殖場舍建造及準備
根據(jù)刺猬喜歡獨居的習性,人工飼養(yǎng)以成對飼養(yǎng)為宜,如果有可能,應嘗試以一雄多雌的方式飼養(yǎng)。以下的獸舍條件以成對飼養(yǎng)為標準。
圈的形式為封閉式,最好坐北朝南。砌磚墻,南面有門通往運動場,東面做一扇窗戶。水泥地面,面積2平方米,墻高1.8m。封頂用和圍欄一樣的鐵網(wǎng)。運動場西側種些樹木。圈內和運動場都放一個木箱,便于其休息。
以上方案考慮飼養(yǎng)人員進入里面管理,所以高度為1.8m。另一方案是,飼養(yǎng)人員在圈外工作,所以圈舍不必這么高。具體是:圈舍面積2平方米,水泥地面,磚墻,不設窗戶。高度80cm,頂棚為木板。在頂棚木板上做一個30cm~30cm的活動蓋,用以清掃和投食。舍內有一個25cm×20cm的孔通往運動場。運動場面積4平方米,高度80cm,圍欄頂棚和鐵網(wǎng)與上方案同。只是在頂棚中間開一個30cm×30cm的活動蓋,用以清掃、喂食及其他管理。
三、刺猬飼養(yǎng)管理與繁殖技術
刺猬在野生條件下屬雜食性,以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主。在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既可喂給動物性食物,也可喂給植物性食物,看其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而且還要看效果如何,刺猬是否健康、精神,糞便是否正常。如果一切良好,且能繁衍后代,說明飼料符合其需要。這時,可制定出一個大概的飼料表。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動物性飼料可以嘗試喂給牛肉末、羊肉末、駝肉末、蠶蛹、蝗蟲、面包蟲等,可加些牛奶、維生素、鈣、鹽及其他微量元素。關鍵是要因地制宜,看具體情況而定。植物性飼料可喂給用各種瓜、菜及糧食、混合面蒸成的窩頭,或者給顆粒飼料和生的混合面。飼喂量同樣要摸索一段時間才能確定。另外,刺猬是典型的夜行動物,白天熟睡,晚上出來覓食。所以喂食時間應在傍晚以后,待其習慣人工飼養(yǎng)以后,再把時間逐漸提前至下午3~4時。
冬季圈舍內溫度必須保持在10~15℃以上,可讓刺猬不進入冬眠。如果沒有條件保溫,則可在冬季來臨之前,在圈內鋪些黏土或稻草,刺猬會自行挖洞,并進入冬眠,這樣一個冬天都可以不用管了。開春時刺猬蘇醒后會從洞中鉆出來這時應把土堆等清理掉,進行一次消毒,換上一些新稻草。夏季氣溫超過32℃比較悶熱時,應在圈舍周圍噴灑水降溫,或在其小房頂上加蓋臨時涼棚。
開春以后是刺猬發(fā)情交配的時間,應多做觀察,若發(fā)現(xiàn)母刺猬已交配且懷孕,應暫時單獨飼養(yǎng),把雄刺猬移到別處,這樣即便于給母刺猬增加營養(yǎng),又可以防止雄刺猬的干擾。產(chǎn)后2個月,可將小刺猬分開單獨飼養(yǎng)。
四、刺猬疾病防治技術
1、寄生蟲病
寄生蟲常在引種時或由動物性飼料帶人飼養(yǎng)場地,因此在引種時應注意清除其體內外寄生蟲。
(1)外寄生蟲,主要有硬蜱、癢螨和疥螨等。硬蜱呈黑褐色,可人工抓除;癢螨使體表皮膚出現(xiàn)粉末狀小白點和皮屑;疥螨使皮膚生成黃色皮痂。治療可用0.05%的“克螨特”浸浴,每次3~5分鐘,間隔7天,連續(xù)3次;或用伊維菌素注射液定期肌肉注射,用量為每千克體重注射0.2毫升,除可殺滅螨外,對蜱及泡翼線蟲也均有效。
(2)內寄生蟲,主要有泡翼線蟲和裂頭蚴。泡翼線蟲寄生于刺猬的十二指腸,使刺猬嘔吐,嘔吐物有時帶有血液,排黑色稀糞。治療采用雙酸噻嘧啶,口服量為每千克體重5~10毫克。以后每年1~2次定期驅蟲。裂頭蚴寄生于刺猬小腸,輕度感染一般不表現(xiàn)臨床癥狀,嚴重感染時,動物食欲不振,腹瀉與便泌交替發(fā)生。治療采用吡喹酮每千克體重5~10毫克,或氫溴酸檳榔堿每千克體重2~5毫克,口服1次即可,以后每年服用1~2次,作為預防性驅蟲。
2、胃腸炎
本病由細菌感染引起,患腸胃炎的刺猬,刺無光澤,行走無力,拉稀,拒食。
治療方法:可減少飼料投喂量,喂土霉素,每只每次1片碾碎拌入飼料中投喂,日喂3次。也可注射慶大霉素,每次臀部肌注2.5萬單位。平時應保持飲水清潔,飼料新鮮不變質。
3、肺炎
患病刺猬呼吸急促,咳嗽,食欲不振,行走無力。
治療方法:可用諾氟沙星注射液,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0.2毫升,每天2次,連續(xù)注射3天。
4、皮癬
癥狀:患皮癬的刺猬,脫白屑皮。
治療方法:可外擦癬藥膏、膚輕膏。也可用醋浸煙絲24小時后加入敵百蟲藥(碾碎摻入)涂擦患部。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刺猬養(yǎng)殖技術及刺猬常見疾病防治技術,飼養(yǎng)刺猬可以模擬野生的生活環(huán)境,建筑室內外相連的園地,室內夏季防暑降溫,冬季防雪霜防凍,室內設窩,供刺猬安靜棲息,室外上設遮光掩體物,地上可種灌木雜草,堆土墩或假山,讓刺猬攝食、活動。
一、刺猬的引進
1、從自然界中引種,要進行馴化,讓刺猬家畜化。野生刺猬數(shù)量每年都在減少。所以進行人工養(yǎng)殖不但能解決人們的藥用和食用需求,而且可使刺猬的自然資源得以保護。另外,人工養(yǎng)殖設備簡單,飼養(yǎng)管理簡便易行,經(jīng)濟效益較好,是一項很有前途的養(yǎng)殖項目。
2、家養(yǎng)刺猬應一雄一雌同窩,一般在4~5月份自然發(fā)情交配,年產(chǎn)1~2胎,2~4歲的刺猬均有繁殖能力。母刺猬發(fā)情期躁動不安,陰部有分泌物,孕期為60天左右,每胎產(chǎn)仔4~6只,最多的產(chǎn)8只。刺猬受精35天后體重增加,45天后行動遲緩,會陰部輕度水腫,臨產(chǎn)前尋草做窩。剛產(chǎn)下的仔猬有軟刺而無毛,約20小時后軟刺豎起,并發(fā)出“吱吱”的叫聲。初生體重13~15g,仔猬產(chǎn)下3天軟刺變硬,逐漸增多,10日齡睜眼,20日齡長出牙齒并能行走,30日齡左右能吃食,哺乳期40~50天。3個月的小刺猬平均體重可達320~350g,平均月增重100g左右,哺乳期和哺乳后的100天之間,是刺猬生長最快的階段,要精心管理,以保證和提高皮的品質和張幅。
3、引種時應注意清除其體內外寄生蟲。外寄生蟲,主要有硬蜱、癢螨和疥螨等。硬蜱呈黑褐色,可人工抓除;癢螨使體表皮膚出現(xiàn)粉末狀小白點和皮屑;疥螨使皮膚生成黃色皮痂。治療可用 0.05%的“克螨特”浸浴,每次3~5分鐘,間隔7天,連續(xù)3次;或用伊維菌素注射液定期肌肉注射,用量為每千克體重注射0.2毫升,除可殺滅螨外,對蜱及泡翼線蟲也均有效。內寄生蟲,主要有泡翼線蟲和裂頭蚴。泡翼線蟲寄生于刺猬的十二指腸,使刺猬嘔吐,嘔吐物有時帶有血液,排黑色稀糞。治療采用雙酸噻嘧啶,口服量為每千克體重5~10 毫克。以后每年1~2次定期驅蟲。裂頭蚴寄生于刺猬小腸,輕度感染一般不表現(xiàn)臨床癥狀,嚴重感染時,動物食欲不振,腹瀉與便泌交替發(fā)生。治療采用吡喹酮每千克體重 5 ~ 10 毫克,或氫溴酸檳榔堿每千克體重2~5 毫克,口服1次即可,以后每年服用1~2次,作為預防性驅蟲。
二、刺猬養(yǎng)殖場舍建造及準備
根據(jù)刺猬喜歡獨居的習性,人工飼養(yǎng)以成對飼養(yǎng)為宜,如果有可能,應嘗試以一雄多雌的方式飼養(yǎng)。以下的獸舍條件以成對飼養(yǎng)為標準。
圈的形式為封閉式,最好坐北朝南。砌磚墻,南面有門通往運動場,東面做一扇窗戶。水泥地面,面積2平方米,墻高1.8m。封頂用和圍欄一樣的鐵網(wǎng)。運動場西側種些樹木。圈內和運動場都放一個木箱,便于其休息。
以上方案考慮飼養(yǎng)人員進入里面管理,所以高度為1.8m。另一方案是,飼養(yǎng)人員在圈外工作,所以圈舍不必這么高。具體是:圈舍面積2平方米,水泥地面,磚墻,不設窗戶。高度80cm,頂棚為木板。在頂棚木板上做一個30cm~30cm的活動蓋,用以清掃和投食。舍內有一個25cm×20cm的孔通往運動場。運動場面積4平方米,高度80cm,圍欄頂棚和鐵網(wǎng)與上方案同。只是在頂棚中間開一個30cm×30cm的活動蓋,用以清掃、喂食及其他管理。
三、刺猬飼養(yǎng)管理與繁殖技術
刺猬在野生條件下屬雜食性,以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主。在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既可喂給動物性食物,也可喂給植物性食物,看其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而且還要看效果如何,刺猬是否健康、精神,糞便是否正常。如果一切良好,且能繁衍后代,說明飼料符合其需要。這時,可制定出一個大概的飼料表。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動物性飼料可以嘗試喂給牛肉末、羊肉末、駝肉末、蠶蛹、蝗蟲、面包蟲等,可加些牛奶、維生素、鈣、鹽及其他微量元素。關鍵是要因地制宜,看具體情況而定。植物性飼料可喂給用各種瓜、菜及糧食、混合面蒸成的窩頭,或者給顆粒飼料和生的混合面。飼喂量同樣要摸索一段時間才能確定。另外,刺猬是典型的夜行動物,白天熟睡,晚上出來覓食。所以喂食時間應在傍晚以后,待其習慣人工飼養(yǎng)以后,再把時間逐漸提前至下午3~4時。
冬季圈舍內溫度必須保持在10~15℃以上,可讓刺猬不進入冬眠。如果沒有條件保溫,則可在冬季來臨之前,在圈內鋪些黏土或稻草,刺猬會自行挖洞,并進入冬眠,這樣一個冬天都可以不用管了。開春時刺猬蘇醒后會從洞中鉆出來這時應把土堆等清理掉,進行一次消毒,換上一些新稻草。夏季氣溫超過32℃比較悶熱時,應在圈舍周圍噴灑水降溫,或在其小房頂上加蓋臨時涼棚。
開春以后是刺猬發(fā)情交配的時間,應多做觀察,若發(fā)現(xiàn)母刺猬已交配且懷孕,應暫時單獨飼養(yǎng),把雄刺猬移到別處,這樣即便于給母刺猬增加營養(yǎng),又可以防止雄刺猬的干擾。產(chǎn)后2個月,可將小刺猬分開單獨飼養(yǎng)。
四、刺猬疾病防治技術
1、寄生蟲病
寄生蟲常在引種時或由動物性飼料帶人飼養(yǎng)場地,因此在引種時應注意清除其體內外寄生蟲。
(1)外寄生蟲,主要有硬蜱、癢螨和疥螨等。硬蜱呈黑褐色,可人工抓除;癢螨使體表皮膚出現(xiàn)粉末狀小白點和皮屑;疥螨使皮膚生成黃色皮痂。治療可用0.05%的“克螨特”浸浴,每次3~5分鐘,間隔7天,連續(xù)3次;或用伊維菌素注射液定期肌肉注射,用量為每千克體重注射0.2毫升,除可殺滅螨外,對蜱及泡翼線蟲也均有效。
(2)內寄生蟲,主要有泡翼線蟲和裂頭蚴。泡翼線蟲寄生于刺猬的十二指腸,使刺猬嘔吐,嘔吐物有時帶有血液,排黑色稀糞。治療采用雙酸噻嘧啶,口服量為每千克體重5~10毫克。以后每年1~2次定期驅蟲。裂頭蚴寄生于刺猬小腸,輕度感染一般不表現(xiàn)臨床癥狀,嚴重感染時,動物食欲不振,腹瀉與便泌交替發(fā)生。治療采用吡喹酮每千克體重5~10毫克,或氫溴酸檳榔堿每千克體重2~5毫克,口服1次即可,以后每年服用1~2次,作為預防性驅蟲。
2、胃腸炎
本病由細菌感染引起,患腸胃炎的刺猬,刺無光澤,行走無力,拉稀,拒食。
治療方法:可減少飼料投喂量,喂土霉素,每只每次1片碾碎拌入飼料中投喂,日喂3次。也可注射慶大霉素,每次臀部肌注2.5萬單位。平時應保持飲水清潔,飼料新鮮不變質。
3、肺炎
患病刺猬呼吸急促,咳嗽,食欲不振,行走無力。
治療方法:可用諾氟沙星注射液,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0.2毫升,每天2次,連續(xù)注射3天。
4、皮癬
癥狀:患皮癬的刺猬,脫白屑皮。
治療方法:可外擦癬藥膏、膚輕膏。也可用醋浸煙絲24小時后加入敵百蟲藥(碾碎摻入)涂擦患部。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刺猬養(yǎng)殖技術及刺猬常見疾病防治技術,飼養(yǎng)刺猬可以模擬野生的生活環(huán)境,建筑室內外相連的園地,室內夏季防暑降溫,冬季防雪霜防凍,室內設窩,供刺猬安靜棲息,室外上設遮光掩體物,地上可種灌木雜草,堆土墩或假山,讓刺猬攝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