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日韩精品影视|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亚洲AV一本通在线播放|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产精品高清线久久dvd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農業(yè)新聞 » 國內動態(tài) » 正文

收藏迷董江紅的“民俗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1-07-13  來源:農民日報  瀏覽次數(shù):81073
內容摘要:董江紅(左)與村民交流心得。舊時農具、精美花瓶、民國古玩、明清碑首這些已經(jīng)退出歷史舞臺、在人們記憶中逐漸消失的老物件,如今
收藏迷董江紅的“民俗夢”

 

董江紅(左)與村民交流心得。

舊時農具、精美花瓶、民國古玩、明清碑首……這些已經(jīng)退出歷史舞臺、在人們記憶中逐漸消失的“老物件”,如今在安徽省懷寧縣雷埠鄉(xiāng)白橋村村民董江紅創(chuàng)辦的家庭民俗文化館里,卻應有盡有,且藏品多達1000余件。

今年67歲的董江紅從小酷愛收藏,從24歲收藏第一枚錢幣起,40多年來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到處挖掘和收集面臨淘汰的傳統(tǒng)農業(yè)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以及系列古玩。

“這些看似不值錢的老物件,如果不趁早收藏,以后就沒有了。”靠著一份持久的耐心,董江紅收獲了一個又一個老物件,有耕種使用的水車、犁耙;日常生活的鍋碗瓢盆;困難時期的糧票、布票……日積月累,隨著老物件一天天增多,原來的一間舊房已擺放不下這么多的“古董”。

2015年,董江紅建起兩層樓房,下面一層四開間全部作為民俗館,分別以“農耕文明”“紅色記憶”“古玩古董”“戲曲文化”為主題,讓他的“心愛寶貝”住進了寬敞亮堂的房間。“我對農村和農民有著特殊的感情。每一件農耕生產器具看似簡單,都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動人故事,無不蘊含著我們祖先的勤勞和智慧,見證著我們的文明進步和社會發(fā)展史。”董江紅說,“我有責任和義務接力文明傳承,把農耕文化遺產傳給子孫后代,讓他們知道先輩們是怎樣進行農業(yè)生產、推進文明進步的。”

如今,董江紅的民俗館每天免費開放,吸引了無數(shù)鄉(xiāng)親前來觀看,讓村民追尋鄉(xiāng)村歷史記憶。“這些老物件是鄉(xiāng)村發(fā)展變遷的‘活化石’,是鄉(xiāng)土鄉(xiāng)情的‘活載體’,是鄉(xiāng)土文化教育的‘活教材’。有了這座家庭民俗館,能讓大家不忘曾經(jīng)走過的路,記得住鄉(xiāng)愁,感恩共產黨、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懷寧縣雷埠鄉(xiāng)黨委書記汪來勝說。

農村網(wǎng)  責任編輯:農村網(wǎng)
 

      溫馨提示:您正在瀏覽的文章是“收藏迷董江紅的“民俗夢””
      原載地址:http://m.elitesmokeshopnj.com/news/20210713/81141.html
      版權聲明:本網(wǎng)站刊載的資訊由網(wǎng)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農村網(wǎng)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網(wǎng)友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處。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對于農村網(wǎng)的原創(chuàng)作品,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版權屬于農村網(wǎng)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凡用于商業(yè)用途需征得書面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幫助中心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工信部信軟〔2015〕440號   農市發(fā)[2016]2號   國發(fā)〔2015〕40號   農發(fā)〔2017〕1號   中央一號文件
     
    长顺县| 汕头市| 洪泽县| 天柱县| 蒲江县| 临沧市| 高陵县| 施甸县| 天气| 朔州市| 天门市| 阿拉善右旗| 湘乡市| 华阴市| 沧州市| 博乐市| 沾益县| 家居| 阳原县| 芜湖市| 泰州市| 阳泉市| 民勤县| 射洪县| 遂昌县| 安西县| 许昌县| 方城县| 宜黄县| 西畴县| 金平| 九龙坡区| 大新县| 延寿县| 漳州市| 鄂托克旗| 河西区| 衡东县| 彭州市| 弥渡县| 南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