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響’講的都是與咱農民有關的,每天吃飯時聽廣播都成了咱農村人的習慣啦。”初夏時節(jié),記者在陜西眉縣農村采訪,首善街道辦聯(lián)豐村的文明松大媽一邊吃著午飯,一邊聽著“村村響”里的早春獼猴桃田間管理“專家支招”節(jié)目高興地說。
文大媽口中的“村村響”指的是眉縣在2018年下半年實施的“廣播村村響工程”。即在全縣各個村組安裝的有線廣播終端。
也許有人會問:在信息傳播如此發(fā)達的新時代,眉縣為什么要啟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大喇叭”呢?
2018年,眉縣縣委書記武勇超在鄉(xiāng)村走訪調研時,提出新時代農村宣傳工作要發(fā)揮好農村“大喇叭”的宣傳作用,利用農村廣播講好“眉縣故事”。從去年5月份開始,眉縣以項目實施、便民利民為切入點,全面推進“廣播村村響工程”建設。
據(jù)了解,眉縣“廣播村村響工程”是以政府主導、鎮(zhèn)村配合,廣電實施、采取有線傳輸模式,播放惠民政策、產業(yè)發(fā)展、實用技術等與農村、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目前,眉縣財政投資46萬元,在全縣86個行政村520個小組和城區(qū)20個點位安裝了有線廣播終端,實現(xiàn)“村村響”縣域行政村全覆蓋。
記者在眉縣電視臺的“村村響”節(jié)目單上記者看到,每天播出的節(jié)目可謂豐富多彩,既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十九大精神》《“兩會”聲音》,又有獼猴桃病蟲害防治知識和科學作務技術,還有農村土地流轉、就業(yè)、社保、教育、醫(yī)療等政策措施,更有百姓自己身邊的故事,可謂是群眾的廣播“大餐”。
“村村響”像春雨潤物無聲,成風化人?;毖挎?zhèn)紅崖頭村村民楊麗莉雙腿殘疾,行動不便,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7月份,她在“村村響”里聽到電商知識培訓訪談節(jié)目,眼前一亮,感覺電商銷售非常適合像自己這樣行動不便的人。正好縣勞動就業(yè)局也在槐芽鎮(zhèn)開展電商免費培訓,她參加了一期電商培訓,學習怎么發(fā)微信朋友圈,怎么創(chuàng)意策劃,怎么寫軟文,怎么利用手機做直播網(wǎng)銷等技術。8月份便開始在網(wǎng)上預售自家種植的獼猴桃。
“我接的第一個單子是東北的,一單就要了32箱,200多斤哩。”楊麗莉通過拍攝抖音視頻發(fā)朋友圈一下子成了獼猴桃網(wǎng)紅,粉絲量突破10萬。不到3個月時間,楊麗莉已在網(wǎng)上銷售獼猴桃1萬多斤,收入6萬多元。
眉縣用“村村響”打通“好聲音”傳遞的“最后一公里”。群眾在“村村響”里,聽政策明目標、有干勁,學技術明方法、有本領,學典型明是非、有品行?,F(xiàn)在,“孝敬好父母、教育好孩子、種出好桃子、過上好日子、養(yǎng)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在眉塢大地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