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開始,在山西省懷仁縣朝陽村,一場“農(nóng)田里的革命”悄悄拉開大幕。地還是那塊地,人還是那村人,只因為思路變了,地里就長出了新鮮玩意兒,黃瓤西瓜就是其中之一。
帶來轉(zhuǎn)變的是村里新來的第一書記潘海江。今年49歲的潘海江是懷仁縣委黨校的一名老師。去年9月他來到這個號稱全縣最小村的朝陽村時,村里140多人大部分外出打工了,剩下的50來人要么年紀大,要么身體殘疾。53歲的村支書算是村里的“年輕人”。
“打仗得兵強馬壯,村里這群老頭老太太們咋能致富?”潘海江犯了愁。思來想去,只能走小而精的路子,“種些新玩意!”
在晉北一帶的農(nóng)村,農(nóng)民家家戶戶種玉米,到處是玉米“青紗帳”。但玉米不值錢,農(nóng)民辛苦一年,1畝地只能掙個兩三百元。
今年春天,潘海江跑到縣種子站,精心挑了一批“寶貝”,全是當?shù)厣儆械霓r(nóng)作物新品種,“要適合晉北氣候、又能賣錢。”他邊挑種子邊嘟囔。
種子選好了,說服村里人種又是難事。潘海江是農(nóng)村長大的,知道村里上歲數(shù)的人是真倔。于是潘海江想了個辦法,自己掏5萬元,18戶村民每戶入股1000元,共同成立專業(yè)合作社。村民每年保底分紅500元,上不封頂。“有了兜底,村民就大膽了。”
于是,這個秋天,朝陽村的地里長出了五花八門的好東西。先是黃瓤西瓜。“這種瓜,水性大,含糖量低,是西瓜中的‘清香型’,我們專門賣給‘三高’人群吃。”63歲的老漢秦貴兵笑哈哈地說,“兩個一禮盒,賣60塊錢。”
西瓜地旁,潘海江一口氣種了6種谷子,每種都有說道:“8311”“沁州黃”兩個品種容易煮熟、入口綿甜,適合上班族做早餐;“張雜13號”產(chǎn)量大;“晉谷40”含糖量高、含油量高;紅谷子、黑谷子色澤好,而且黑谷子含硒,對人身體好。
“今年是試種,看看哪個品種適合這里的氣候,哪種市場銷路好,明年打算再大面積推廣。”潘海江的想法很實際。
今年大面積上市的是當?shù)匾郧昂苌俜N的香瓜,種了不到1畝,就賣出1萬多元錢。村支書馬富平數(shù)錢時傻了眼:“老天爺啊,1畝小香瓜,就頂上了10畝玉米啊!”
在拾掇土坷垃的同時,潘海江還搞起了“一日農(nóng)夫”,吸引附近城市的上班族來村里鋤草、種地,認領(lǐng)瓜果。“五一前后,一天就來了100多人,比村里人都多。”馬富平高興地說,以后村里也能搞搞農(nóng)家樂,掙外快了。
“不是種地不賺錢,是以前的種法不賺錢。”忙了一年的潘海江深有感觸,只要大膽試,踏實干,面向市場調(diào)結(jié)構(gòu),地里也能種出“金疙瘩”,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