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菠蘿產地廣東徐聞,生產了中國40%以上的菠蘿,是中國最大的菠蘿生產基地。今年徐聞的菠蘿滯銷嚴重,四月中旬價格跌至0.12元/斤也無人問津,于是媒體紛紛報道希望幫助農戶將菠蘿賣出去。5月8日,天貓旗艦店“笨鮮生”在聚劃算上說幫農民賣菠蘿, 1天賣了60萬斤(6萬單,10斤/單)。然而15日在“笨鮮生”的店鋪主頁面上卻貼出了道歉信,說因為農民坐地起價,成本高漲,代辦摻雜三分之一熟果,導致發(fā)貨和品控出現(xiàn)嚴重問題,損失至少50萬,店鋪關閉,公司面臨破產。
目前該天貓店鋪所有商品已下架。此前“笨鮮生”在店鋪網頁貼出了道歉信,但17日筆者登陸天貓官網,目前店鋪已無法搜索到。在此次事件中,有網友提出農戶坐地起價,缺乏契約精神成為未來農產品電商發(fā)展的隱憂。
另一方面,也有業(yè)內人士指出,商家此次活動失敗主要在自身品控把關不嚴,對菠蘿不夠了解,不知道菠蘿的品控難度,造成菠蘿收不上來、品控失控。徐聞當地一家合作社負責人表示,此事與電商平臺自身把關不嚴有極大關系。該負責人認為,后期的果價上漲較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上市高峰已過,貨源減少。在其看來,該商家存在對菠蘿本身的保質期以及運輸、物流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損傷認識不清等問題。鄉(xiāng)親直供市場部負責人曾其光也表示,從生鮮產品的屬性來講,菠蘿的水分非常大,加之運輸過程中容易產生碰撞,造成損傷,快遞操作不夠標準等原因,造成品控非常難控制,損耗難以避免。
農產品經理江樹鋒分析,許多電商平臺對于農產品滯銷熱情滿滿,但實際上農產品品質是關鍵,沒有好的品控、物流把關,售后賠償將承擔很大風險。區(qū)域農產品存在品質良莠不齊的問題,滯銷農產品更是如此。未來的農產品市場,應倡導優(yōu)質優(yōu)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