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強管理,補種補缺
(一)加強宿根蔗田管理
及時完成清園、開壟、松蔸等工作。開壟松蔸前,先把地里零星的秋冬筍砍去,以削弱頂端優(yōu)勢;對砍留過高的蔗頭,把突出畦面的部分削去,保證下位蔗芽萌發(fā)。
(二)抓緊補種
新植蔗田要抓緊下種,種植后加強各項田間管理工作,促進甘蔗出苗生長。
(三)查苗補缺
對新植蔗田和宿根蔗田,都應在主苗數基本穩(wěn)定后立即檢查出苗、發(fā)株情況,當發(fā)現斷壟缺苗達40厘米(一尺半左右)以上的,及時在陰天進行補苗。新植蔗田補缺可與間苗結合進行,移密補疏,或用預先種植在地頭的蔗苗補植,移栽后要踩實泥土并淋定根水;宿根蔗田補缺可挖取邊行的蔗蔸進行移蔸拼植,被移蔸的邊行重新補種經催芽的同一品種種莖(苗)。
二、中耕除草,科學培肥
(一)適時揭膜,中耕除草
普通地膜(非降解膜)覆蓋的蔗田,要在4月初氣溫穩(wěn)定回升后揭膜。揭膜后可立即進行中耕除草,未蓋膜的蔗田也應在蔗苗有5片真葉時進行中耕除草。在勞力緊缺的蔗區(qū),宜用化學除草,可分為芽前除草和芽后除草。芽前除草指在新植下種后和宿根蔗復壟后噴施芽前除草劑防除雜草。芽后除草指在新植或宿根蔗封行以前出現雜草為害的,用芽后選擇性除草劑除草。常用50%二甲·莠滅凈可濕性粉劑200~250克/畝,或50%敵隆·二甲·莠滅可濕性粉劑180~225克/畝,兌水50~60公斤,均勻噴灑在雜草葉面上,避免藥液直接噴灑到蔗葉上。對芽后除草劑敏感的品種如粵糖93-159等,盡量使用芽前除草劑,如確需用芽后除草劑,應在蔗苗超過6葉以上時用藥,并在噴霧時加保護罩防護,壓低噴頭,以免傷害甘蔗。
(二)結合培土,科學追肥
進入分蘗盛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要施攻蘗肥,施肥宜在雨后結合小培土進行,將肥料均勻條施在離蔗苗基部5~10厘米處的溝內(預先犁好),每畝施用100公斤氮磷鉀總養(yǎng)分含量為30%的甘蔗專用復混肥(或25公斤尿素+15公斤氯化鉀),培土厚度視苗數而定,苗數足的可適當增加培土厚度。5月中旬以后,可在苗高80~100厘米時,結合大培土施攻莖肥,每畝施25~50公斤尿素和15公斤氯化鉀,撒施或條施于蔗苗(頭)兩側,施肥、施藥(根據蟲情決定是否施藥)后立即進行大培土,培土高度30厘米左右。另外,考慮到宿根蔗田肥力差,宿根蔗吸肥能力較弱,建議宿根蔗用肥量增加20%左右,并適當增施氮肥(可比新植蔗多30%~50%)。有灌溉條件的蔗田,還可在施肥前灌足水,無灌溉條件的蔗田則應抓緊在雨后地濕時施肥。特別注意施肥要與除草、培土等結合,施后培土將肥料蓋住。
三、防治病蟲,防旱防澇
(一)重點防治三類蟲害
1.鉆蛀性害蟲。下種和大培土時,根據測報和田間觀察的蟲情,每畝施用5%殺單?毒死蜱顆粒劑5公斤,或選用其它低毒高效低殘留殺蟲劑,如3.6%殺蟲雙顆粒劑和5%丁硫克百威等;在蟻螟期可選用90%敵百蟲結晶體配成500倍液,或80%敵敵畏配成800~1000倍液,噴施于甘蔗心葉上。
2.刺吸式害蟲。在蟲害發(fā)生初期可選用10%吡蟲啉、40%樂斯本和80%敵敵畏等農藥中的一種配成1000~2000倍液噴殺,嚴重時每畝用敵敵畏0.5公斤分幾個點同時熏蒸毒殺。綿蚜和黃蚜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進行第一次防治。另外,還要注意防治薊馬為害,每畝可用40%樂果乳油或50%殺螟腈乳油100毫升兌水50公斤于上午甘蔗心葉仍濕潤時或下午4時后噴施于心葉上。由于薊馬繁殖較快,施藥后7天要復查,如為害嚴重時,要連續(xù)噴施3~4次。
3.地下害蟲。下種時每畝施用5%殺單?毒死蜱5公斤顆粒劑,或選用其它低毒高效低殘留殺蟲劑;生長期蔗株為害率達2%以上時,可結合培土再施一次農藥防治;推行水旱輪作,或在整地前灌滿水,等落干后再整地種蔗;大發(fā)生時,可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二)防治常見病害
1.鳳梨病。陰雨天下種的,可用有效成分0.1%的多菌靈藥液浸種3~5分鐘,能有效防治鳳梨病等病菌侵染蔗種。
2.梢腐病(4~8月)。根據發(fā)生危害情況,于上午心葉仍濕潤時或下午4時后,用有效成分0.1%的多菌靈藥液對心葉噴霧1~2次。
3.黑穗病。苗期發(fā)現黑穗病株時立即用塑料袋套住黑鞭,并在其基部扎緊袋口,隨后剪下,挖坑深埋或燒掉。
(三)及時排灌,防旱防澇
當發(fā)現晴天早晨蔗株葉片尖端無水珠,表明蔗田開始缺水,如同時發(fā)現下午葉片垂直而不彎曲或中午心葉卷起來的跡象時,表明非常缺水,需立即灌溉。地膜覆蓋栽培是當前從甘蔗下種到苗期最有效的節(jié)水措施,只要在下種時植蔗溝內土壤足夠濕潤(用手抓泥土能成團,松開即散),就可滿足蔗株3個月左右的水分供應。水田蔗區(qū)及低洼蔗田則要特別注意排水防澇,提早搞好排灌系統(tǒng),降低地下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