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縣僧固鄉(xiāng)辛莊村,如今已是遠近聞名的蔬菜專業(yè)村。這個村因種菜遠近聞名,老百姓的腰包也因種菜而鼓了起來。提起越來越好的日子,村民們心存感激,他們認為這得益于“蔬菜”支書周維國……
年近古稀的周維國從1976年1月任辛莊村黨支部書記,一干就是38年,在農村長達38年的工作實踐中,不僅獲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榮譽,又贏得了上級領導和基層廣大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周維國就帶領村民發(fā)展大棚蔬菜種植。他先前數次到省、市農科院取經,又到壽光、扶溝等地學習經驗,請教問題,下決心調整農業(yè)結構,大力發(fā)展大棚蔬菜種植,讓農民快速增收。通過蔬菜大棚種植,早在1997年,辛莊村戶均存款都在萬元以上,當年,辛莊村被授予“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范村”和“新鄉(xiāng)市農村先進黨支部”等榮譽稱號。
辛莊村經濟快速發(fā)展,成為周邊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龍頭,該村的姑娘嫁出去在婆家建大棚,媳婦帶動娘家人建大棚,輻射到延津石婆固鄉(xiāng)、原陽齊街鄉(xiāng)、路寨鄉(xiāng)、封丘應舉鄉(xiāng)等50多個村莊,面積達3萬多畝,菜農經濟收入達1.5億元。
1994年,辛莊村在全省農村率先實行“協會+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公司規(guī)定協會成員購買竹竿、塑料布、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價格優(yōu)惠5%~10%,成員可以免費參加培訓、免費贈送科技資料、免費收看科技錄像帶、免費借閱科普圖書,成員在蔬菜生產過程中遇到技術難題,公司聘請專家和技術人員實地進行技術指導。成員生產出來的蔬菜可直接進入市場交易,公司負責組織經紀人聯系外銷,保證不讓菜農爛掉、扔掉新鮮蔬菜。周維國每年都聘請省、市、縣蔬菜栽培、植保、土肥方面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到村講課,印發(fā)科技資料,播放科技錄像帶和光碟,成立科普學校,設立了科普圖書閱覽室、購置電視機、影碟機,購買科普圖書1500余冊,光碟100余盤,安上機頂盒,發(fā)展遠程教育。塑料大棚一次性投資較大,而且費工和費時,公司開了6個生產資料門市部,竹竿、塑料布、肥料、農藥、化肥、種子應有盡有,農戶不用出村就可以購買建大棚所需的一切材料,并可享受優(yōu)惠價格,僅此一項就使公司成員節(jié)省費用60多萬元。為解決賣菜難問題,公司一開始就組織一批業(yè)務員分赴鄭州、洛陽、信陽、武漢等地跑市場,找信息,將一大批外地客商引到村蔬菜批發(fā)市場。由于公司能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等優(yōu)質服務,大棚蔬菜發(fā)展迅猛。1996年全村大棚數量達200多個,平均一戶一個大棚,1998年,全村大棚溫室總數達700多個,平均每人一畝大棚,蔬菜面積達全村耕地面積的80%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蔬菜專業(yè)村。公司成員達到了200多戶,發(fā)展大棚數量基本飽和,為保證蔬菜數量,公司把成員范圍擴大到外村、外鄉(xiāng)、外縣,并享受與本村成員同等的優(yōu)惠條件,到2004年,公司成員達4000多戶,隨著種植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瓜果產品不均衡,造成蔬菜價格差別較大,周維國又把目光盯在了提高蔬菜品質方面。他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制定了公司無公害生產標準,并從種子選用、土壤處理、肥料、農藥施用等各個方面嚴格把關,確保產品達到無公害標準。在2002年5月市農業(yè)局檢查中,公司送去的黃瓜、西紅柿等蔬菜檢測合格率達9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辛莊村無公害蔬菜知名度進一步提高,蔬菜銷售價格又趨回升,2003年5月,僧固鄉(xiāng)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通過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驗收。
辛莊村村民周學勝,原來家里很窮,住的是破瓦房,沒有姑娘愿意嫁給他,在周維國的幫助下,他家建了兩個塑料大棚,三四年的時間,就住上了新樓,娶上了漂亮媳婦。村民趙嶺原來家里也很窮,他通過發(fā)展大棚蔬菜積累了十幾萬元資金,一年時間蓋了兩座小樓,又增添了不少新家具,成為本村致富的典型?,F在的辛莊村,家家戶戶住小樓,家居用品室內擺設一點也不比縣城里的人差,而且村民還擁有了30多輛小汽車,全村人過上了小康生活。
截至目前,全村種植大棚蔬菜面積達到950畝,占全村耕地總面積的80%以上,村內擁有豫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蔬菜批發(fā)交易市場,年交易額5000多萬元,產品銷往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僅大棚蔬菜生產和市場交易一項,農民年人均收入達到1.1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周維國并不滿足,站在蔬菜基地里,信心滿懷地說:“奔小康一戶也不能落下,我會讓大伙的腰包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