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陜西省新提拔的210名副市廳級以上領導干部和縣(市、區(qū))黨政正職在這里參加了封閉式的“延安精神再教育”專題培訓班。他們要列隊到現場教學點,像小學生一樣帶馬扎,隨時坐下來學習,所有學員統(tǒng)一住小單間,吃自助餐。(新華網1月16日)
這次培訓在學習內容上更顯得豐富多彩,從職業(yè)技能、思想政治素養(yǎng)、實踐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學歷,在解決新任干部的能力恐慌、吃透延安精神、將延安精神轉化為實質行動上下功夫,讓干部能站在更高的平臺、與群眾更近的距離,認真履職、嚴格履職,切實將鈣補進去,不落入走過場的窠臼。
現今,先進科技日新月異,社會瞬息萬變,干部要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高效率的運轉,就需要“補補鈣”,“加加餐”,減少干部的本領恐慌,提高干部履職能力。同時,干部走上領導層,面臨的誘惑越來越多,手中的權利卻越來越大,要讓干部在思想上、行動上自覺抵制誘惑,禁得起權、錢的考驗,就要隨時繃緊干部思想上的弦,使干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保持自身先進性,適時為干部思想“加加壓”、“洗洗澡”。補鈣式培訓顯得尤為重要。
但是,以往的培訓大多都變成了干部聯誼會,培訓內容深刻度不夠,效果不明顯,由干部素質、知識升華之地變成了公款享樂和拉關系、找門路的平臺。自中央“八項規(guī)定“以來,為民、務實、清廉之風吹向全國各地,形式主義和奢靡之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遏制,培訓的真諦漸漸重新走入了人們的視野,現在的培訓就是要擯棄過去的形式主義、奢靡之風,在組織上勤儉節(jié)約,在內容上深刻具體,在行動上擲地有聲,切實將培訓的效果彰顯出來。
去繁從簡,減掉華麗的“附屬品”。陜西省這一次新任的兩百多名干部培訓,食宿條件等都十分簡譜,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將干部重塑為學生,主觀上增強了干部的學習意識。培訓的目的就是來學習和提升,要擯棄過去的享樂主義,使培訓更純粹,目的更明確,效果更顯著。
不走過場,發(fā)揮理論學習的現實意義。陜西省這次培訓中,將延安精神和民生工程相結合,注重精神實質的現實意義,強化現實效果,使延安的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訓的目的就是發(fā)揮它是現實指導作用,不搞形式主義,不談假大空,在新形勢下,培訓的內容應更有針對性,要接地氣,要提出有現實意義的課題和教程,不因精神教育而培訓,因實踐需要而培訓。要讓干部主動去接受和消化,深化內在影響力,使培訓不成為“耳旁風”。
培訓的新課題就是要不斷挖掘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給干部上一堂生動而有意義的一刻,這才是培訓之本。社會的發(fā)展對干部素質、能力的要求在不斷提高,要逐步強化培訓的精神實質,當好干部的指明燈和指路棍,以學為引,以管為藥,不斷強化干部工作能力、思想素質,進一步推進作風建設,培養(yǎng)一批為民務實清廉的好干部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努力奮斗。
作者:陳央(四川三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