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7月26日,紅山公園里,花開得正好。“看著都喜歡就是不認識。”正在此賞花的市民霍麗說,這讓她覺得有點遺憾。記者走訪了市內(nèi)多家公園,望著一園春色,能真正叫出名來的卻沒幾個人。與鮮花相比,公園里的不少樹木掛著不大的牌子,標明了樹木的名稱、產(chǎn)地及生長習性等。
“小孩子好奇心強,逛公園時常常會問這是什么樹,那是什么花,我也答不上來,常常被問住。”
7月26日,常帶著三歲的小孫子逛公園的馬明告訴記者,他有個想法,能否給烏魯木齊的花草樹木辦個“身份證”,讓大家既看個熱鬧,也看個明白。
7月26日,紅山公園里,花開得正好。“看著都喜歡就是不認識。”正在此賞花的市民霍麗說,這讓她覺得有點遺憾。記者走訪了市內(nèi)多家公園,望著一園春色,能真正叫出名來的卻沒幾個人。
與鮮花相比,公園里的不少樹木掛著不大的牌子,標明了樹木的名稱、產(chǎn)地及生長習性等。
“我覺得花草也可以享受樹木的待遇。”馬明提出,如果公園的花草都掛有標牌,逛公園像是一次生動的課外教學。另外,還可以考慮在園內(nèi)顯著位置設(shè)置宣傳欄,科普公園里各類花木的圖片與知識肯定受到歡迎。
“不僅僅是公園里,你看這街頭,各種花草樹木多漂亮,也都叫不出名來。”7月30日,在人民廣場游玩的吳桐女士說。
在人民廣場上,各式各樣的花草樹木被做成景觀造型。記者粗略地數(shù)了一下,僅在這里大約就有7種以上的花卉。而對于這些花草樹木,即便是天天來這里的市民也表示大多不認識。
在烏市新市區(qū)北京路兩旁,綠樹成蔭,涼風習習,“這兩年,烏市的綠化越來越好,多了好多新品種的花木。”在北京路附近居住的王先生說,他感覺“奇花異草”最多的要數(shù)紅光山會展中心附近的街道上,那里花卉種類繁多,草木茂盛,就連路邊的樹木都是五顏六色的。
兒童公園的一位工作人員說,現(xiàn)在,公園里的樹木基本都掛有“身份證”,因為花卉都是常見品種,比如矮牽牛、萬壽菊等,考慮到市民對這些品種很熟悉,所以沒有掛牌。記者致電烏市紅山公園,工作人員說,去年他們已經(jīng)給公園的一批樹木和遠眺樓內(nèi)的花卉掛上了標牌,而公園內(nèi)其他花卉是大眾花卉,所以沒有掛標識,不過關(guān)于市民的建議,他們會采納的。
“對園林工人來說,這些花卉是尋常品種,但對我這樣的80后來說,這方面的知識還真比較匱乏。我覺得花草樹木的身份牌可以做得再精致一些,比如現(xiàn)有的樹木掛牌了,但也只寫了只言片語,讀完了不解渴。”市民王偉說。
“看著街頭的花卉好漂亮,我想在家里也種上幾盆,但對花草的生長習性不了解,也不知道家里是否適合種植,園林部門如果能夠定期舉辦這樣的知識講座,那就太好了。”首府市民胡女士說。
受訪市民提出,希望園林部門能統(tǒng)一行動,為烏市大街小巷、公園綠地上的花草樹木統(tǒng)一掛上身份證,包括品種、別名、學名(英文)、科屬、生長習性等專業(yè)知識。如果能再配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介紹或者小故事就更好了。
“這樣一來可以讓市民多些了解這些與他們長期為伴的植物,增長見識的同時,提高市民和這些植物的親近感,更容易喚醒市民主動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市民霍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