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1、建設池塘:在水源充足、無污染的地方建造池塘,池塘面積為1-5畝,水深為1.5米左右,池底可略向排水口傾斜,經干塘曝曬后注水10厘米左右,再用生石灰、漂白粉進行消毒。2、苗種培育:將鱸苗放入暫養(yǎng)池,每周消毒1次,期間可投喂紅蟲、浮游動物,待規(guī)格達到4-6厘米時轉移至大池。3、水質調節(jié):勤巡塘、勤注水,將水體的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溶氧量保持在4-6毫克/升。
一、淡水鱸魚的養(yǎng)殖方法
1、建設池塘
(1)在水源充足、清新、無污染的地方建造養(yǎng)殖池塘,池塘的面積以1-5畝為宜,池底要盡量保持平坦,水深以1.54米為宜,底質以沙壤土為宜,淤泥不能過多。
(2)池底可略向排水口傾斜,排灌水系統要完善。池塘經干塘曝曬后,于放養(yǎng)前10-15天注水10厘米左右,然后畝施80-100公斤生石灰,隔天再用5公斤漂白粉化水進行全池潑灑。
2、苗種培育
(1)從海區(qū)捕撈體長為1.5-2厘米的鱸苗,然后將其放入經過淡化處理的暫養(yǎng)池(鹽度為4-7‰)。
(2)從下池第2天開始投喂鮮活餌料,比如紅蟲、浮游動物等,再逐漸混合投喂魚漿、鮮活餌料、浮性顆粒配合餌料。待鱸魚被逐漸馴化后,投喂攪碎的魚糜、浮性顆粒飼料。
(3)暫養(yǎng)期間,每周用強氯精(濃度為0.3ppm)或福爾馬林(濃度為15ppm)潑灑消毒1次。
(4)開始投餌前3天,按照每50公斤魚體重在飼料中拌入0.5克痢特靈+1克維生素C+3克土霉素,每天拌料投喂1次即可。
(5)暫養(yǎng)20多天后,待魚苗規(guī)格達到4-6厘米時轉移至大池內養(yǎng)殖。
3、水質調節(jié)
(1)鱸魚是底棲性魚類,喜歡生活在清潔、透明度達到30-40厘米、溶氧量較高(4-6毫克/升)的水體中,飼養(yǎng)期間,需根據水色和透明度及時加注新水。
(2)飼養(yǎng)前期,由于魚體較小、溫度較低,水質更容易控制,注水和換水周期可適當延長。
(3)隨著魚體的長大和池內生物數量的增加,需做到勤巡塘、勤注水、合理使用增氧機。
(4)鱸魚的快速育肥階段一般為9-10月份,此時溫度較適宜,但也不可忽視水質調節(jié)。
4、放養(yǎng)種苗
(1)將經過淡化處理、達到適宜規(guī)格的苗種放入池塘進行成魚養(yǎng)殖,這樣可提高成活率。
(2)放養(yǎng)規(guī)格力求整齊,防止它們相互殘食。適宜的放養(yǎng)密度為1000-1500尾左右/畝。
(3)放養(yǎng)時,可搭配養(yǎng)殖大規(guī)格鰱魚種20尾、鳙魚種40尾、彭澤鯽200尾,這樣可調節(jié)水質,還有利于充分利用養(yǎng)殖空間來增加產量。
5、飼養(yǎng)管理
(1)將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水質要保持適宜的肥度,水色以油綠色為宜。
(2)每天投喂2次,主喂攪碎的魚糜與浮性顆粒飼料,飼料中可添加維生素B、維生素C,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6%。
(3)拌料投喂土霉毒、紅霉素、維生素等藥物,投喂次數為2次/約,每次連服3天。
(4)按時用強氯精(濃度為0.4ppm)或福爾馬林(濃度為20ppm)對池塘進行全池潑灑消毒,每天做好巡塘管理,晚上或天氣較悶熱、較氣壓低時要開啟增氧機。
(5)池水變壞時需立即排水、換水,保持池水清新。
6、疾病防治
(1)水霉病
①癥狀:魚體受傷后被感染所導致,此時魚體出現絮狀細菌,病魚浮上水面慢游,食欲不振,最后消瘦死亡。
②防治:更換新水,保持良好水質,再用“孔雀石綠”(6×10-6)藥浴5-10分鐘。
(2)腸炎病
①癥狀:餌料變質、餌料食脂較高所導致,病魚腹脹肛門紅腫,流出黃色的粘液,魚體消瘦,食欲不振,情況嚴重時會死亡。
②防治:以0.1%的添加量配制呋喃唑酮藥餌,連喂5-7天。
(3)黑體病
①癥狀:發(fā)病季節(jié)多為4-6月份,體長不超過10厘米的苗種容易感染此病,病魚身體黑瘦,不攝食,反應遲鈍,常游離于水體表面。
②防治:目前還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只能通過加強苗種檢疫來預防,發(fā)現病魚后可及時隔離或淘汰。
(4)魚虱病
①癥狀:魚體寄生魚虱,病魚犯游不安,靠池壁摩擦,重者魚體消瘦死亡。
②防治:全池潑灑晶體敵百蟲,讓池水含藥量達到0.25×10-6-0.3×10-6,間隔3天后再用1次,通常連用2次便可治愈。
(5)眼球白燭癥
①癥狀:此疾病大多在春夏季魚種階段發(fā)生(發(fā)病原因可能是餌料不新鮮、缺乏維生素),患病后魚種的眼球會出現白點,并逐漸擴大直至遮蓋整個眼球,情況嚴重時,眼球會突出脫落。
②防治:勤換水,投喂新鮮的餌料,在餌料中添加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
二、淡水鱸魚和海鱸魚的區(qū)別
1、種屬不同
(1)淡水鱸魚:屬于蟲紋麥鱈鱸種,別稱蟲紋鱈鱸、蟲紋石斑魚。
(2)海鱸魚:屬于鱸魚種,別稱咸水鱸魚。
2、外形不同
(1)淡水鱸魚:形狀為紡錘形,身上看起來沒有鱗片,用手觸摸時比較光滑。
(2)海鱸魚:體型較大,體型粗長,鱗片較粗糙。
3、分布區(qū)域不同
(1)淡水鱸魚:分布地區(qū)以澳洲東南部墨瑞達令河流域為主。
(2)海鱸魚:分布地區(qū)以黃海、渤海、日本海為主,在太平洋水域、大西洋水域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