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p>
這么美的句子出自唐代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這首詞描繪了春天秀麗的水鄉(xiāng)風(fēng)光,塑造了一位漁翁的形象,贊美了漁家生活情趣,抒發(fā)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千百年來,精巧的斗笠杯碗也沾了斗笠的光,被古人賦予了一種逸然世外,天高云淡的道韻。
斗笠,源于東方古國,一種遮陽蔽雨的編結(jié)帽,具體起始于何時已不可考,但早在詩經(jīng)中就有何蓑何笠句子。
斗笠杯,型如蓑翁之斗笠,口部大,底足小,杯身的線條極為簡雅,大開大合的線條表達著粗放淳樸的民風(fēng)。式樣單一,但有青瓷、彩瓷、粗陶、紫砂、玻璃等豐富的材質(zhì)。
持斗笠杯品茶,猶如姜尚釣于渭水,于山水間心懷天下,于平凡中窺大智之道。她與杯中茶渾然一體,流動著一股道韻與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