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農業(yè)
互聯網的興起是流通的革命。曾有人說“或者電子商務,或者無商可務”?;ヂ摼W給農產品插上了翅膀,使這個最地域化的產品能打破時空界限。具有巨大發(fā)展?jié)摿Α?/p>
入手難度☆☆☆
潛力指數☆☆☆☆☆
風險指數☆☆☆☆
農產品電商大量涌現或成中國農業(yè)變革“助推器”
動動手指、點點鼠標,晚上要烹飪的食材就送到了家中。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可以像網購服裝、電器一樣,網購新鮮農產品,而且更加快捷、安全和方便。
來自國家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數據顯示,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快速發(fā)展,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已超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達3000家。農產品電商如雨后春筍,扎堆入市。
武漢理工大學電子商務與智能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冬林表示,隨著電子商務的發(fā)展以及人們對互聯網依存度的提升,農產品與電商的結合越來越多。目前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菜管家、家事易這種自己線下有生產、倉儲、物流的農業(yè)公司觸“電”,二是天貓、京東、一號店等電商平臺“務農”,而后者的發(fā)展更為迅猛。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天貓通過預售方式,實現了全類目農產品上線銷售。其中,新鮮水果、海鮮水產、南北干貨、新鮮蔬菜等重點類目增幅將超過300%。
陳冬林說,農產品是最基礎的消費品,也是國家非常關注的民生問題,農民賣難、市民買貴的“菜籃子問題”常常為難一市之長,各級政府對農產品電商項目多有支持。去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創(chuàng)新農產品流通方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發(fā)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等現代交易方式”,農產品電商迎來政策的春天。
位于武漢白沙洲的家事易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就被納入到當地“智慧城市”計劃。短短兩年半,他們的電子菜箱就扎根1200多個社區(qū),每天為5000多戶家庭、63個高校及企事業(yè)單位食堂配送蔬菜及其他農副產品,成為目前中國最大的同城生鮮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
業(yè)內人士認為,農產品電子商務有望成為中國農業(yè)現代化變革的“助推器”。陳冬林說,電子商務不僅能夠縮短農產品流通環(huán)節(jié),還能倒逼農業(yè)生產向綠色環(huán)保轉變,提升農產品安全水平和附加值,從而提升農民收入,提高整個農業(yè)生產效率。
中國投資協(xié)會農業(yè)和農村投資專業(yè)委員會會長宋乃公也表示,傳統(tǒng)的農產品流通環(huán)節(jié)過于復雜,成本又高,電子商務正好可以改變這一切。
不過,踴躍入市的農產品電商目前盈利還不樂觀。作為全國農產品生鮮電商的開拓者,“菜管家”4年來累計投入3500萬元。盡管每天有1000元左右的訂單,但目前仍未實現盈利。而雖然做到了全國最大的武漢家事易,經濟效益也不樂觀。“因為這類農產品電商在倉儲、物流、冷鏈體系建設、人力投入等方面成本巨大。”家事易有關負責人唐亞萍說。
天貓、京東這類“務農”的電商平臺則不一樣。天貓、京東、一號店、北京“本來生活網”等提供電商平臺,不涉及供應、倉儲、冷鏈、物流、配送等環(huán)節(jié)。陳冬林說,這些屬于電子商務服務,利潤與交易量成正比,平臺基本上只賺不賠。
在冰火兩重天的市場下,農產品電商也開始出現變化。一部分細分市場,如“菜管家”將瞄準中高端消費人群,打造有機綠色農產品供應鏈。另一部分開始轉向,比如武漢家事易表示,明年計劃搭建一個萬畝蔬菜基地地頭市場與平臺對接,將家事易網站轉向電商平臺,并且今后以此為主。
您可能感興趣的專題:2014年最具發(fā)展?jié)摿Φ霓r業(yè)項目又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