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報道,瀕危樹種南京椴需要栽培23年,方才能開花結(jié)出果實。而江蘇科技大學蠶業(yè)研究所以程嘉翎研究員為首的科研團隊,經(jīng)過3年花芽誘導試驗,使樹齡僅5年的南京椴,就開出了美麗的花朵,取得了重大突破。6月5日,記者走進江蘇科技大學蠶業(yè)研究所桑樹栽培試驗苗圃,只見數(shù)十棵南京椴生長良好,其中有一棵南京椴高260CM,樹徑4.2CM,顯得“鶴立雞群”。
程嘉翎研究員告訴記者,這里栽種的南京椴共有20多棵,是2013年春培育的實生樹苗。“這棵已經(jīng)開花的南京椴,是經(jīng)過3年的人為誘導取得的最新成果”, 程嘉翎介紹,它比有關專家研究報道的“需經(jīng)23年營養(yǎng)生長方能開花結(jié)實”,提前了近20年。
程嘉翎研究員說,南京椴不僅是南京及更多城市的理想行道樹替換樹種,也是優(yōu)良的蜜源樹種,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但由于南京椴的種子休眠期達到2—3年,繁殖能力弱等原因,已成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瀕危樹種。
針對南京椴的種子休眠期長這一瓶頸,程嘉翎研究團隊于2013年利用課題組獲得的專利技術(shù),開展了南京椴綠枝扦插研究,并成功地誘導出枝條基部3厘米范圍內(nèi)皮部生根。“生根率達80%以上,株生根量達20條以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此外,為了解決了南京椴另一個瓶頸問題,即開花難的問題,研究團隊之后繼續(xù)開展了深入研究。經(jīng)過三年的努力,終于可以通過人工誘導,實現(xiàn)樹齡滿5年的南京椴就能展開花蕊。不僅使人們提前觀賞到美麗的花朵,還能及早收獲種子用于繁殖。
采訪中,程嘉翎研究員表示,研究團隊將對現(xiàn)階段取得的研究成果作進一步完善,助推南京椴行道樹的種植和作為蜜源樹種的推廣應用,“要為老百姓早日走上濃蔭鋪地,黃花滿樹,芳香濃郁的南京椴景觀大道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