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豬場地形要求
豬場一般地形要求整齊開闊,地形較高,干燥、平坦或有緩坡,背風向陽。
二、豬場水源要求
豬場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易于取用和進行衛(wèi)生防護。水源的水量必須滿足場內生活用水、豬只飲用和飼養(yǎng)管理用水(例如清洗調制飼料、豬舍、機具、用具等)的要求。
三、里窩室的設置
里窩室是野豬睡覺、飲食、產仔的地方,空間要高,棚面蓋油毛氈后再加蓋草或麥稈,以便豬圈內夏天不熱。在寒冷地區(qū)飼養(yǎng)野豬還可以建造一個暖圈,供冬季仔豬防寒用,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仔豬也會長得很快。里窩室和外窩室的地面要用水泥砂漿抹成里高外低狀,方便夏天用清水沖洗和排尿,坡面不能太滑,防止野豬配種時滑倒受傷。
四、飼料槽的設置
母豬飼料槽長度為60厘米*40厘米,高度為30厘米,用水泥砂漿砌成,向外窩一側涂抹45度斜邊,以使消理余食。仔豬誘導槽按標準筑高36厘米、長143厘米,然后再砌一堵高70厘米的半截墻,并且用水泥砂漿抹平整,這樣在仔豬產后8~10天對其誘食時,乳豬料不會被母豬吃掉。
五、外窩室設置
外窩室是提供給野豬飲水、運動、曬太陽的運動場,三側用水泥磚砌成高折圍墻,留80厘米的門洞,安裝上鋼筋門。同時,在有利于排水的地方建造一個飲用池。在外窩室建造1米高的短圍墻,形成一條通道,方便公豬通過通道進入母豬圈完成交配任務。
六、豬場的占地面積
豬場的占地面積取決于豬場生產的任務、性質、規(guī)模和場所的整體情況。生產區(qū)面積一般按每頭繁殖母豬40~50平方米或每頭上市商品豬3~4平方米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