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棗是我國常見的水果之一,主要生長在西北地區(qū)。冬棗味甜、酥脆、營養(yǎng)豐富、品質優(yōu)良。影響冬棗果實表面光潔度的主要因素是果實表面出現各種斑點、斑點、銹斑等。這是怎么形成的?冬棗果實表面光潔度對商品價值有很大影響,下面小編就談談影響冬棗表面光潔度的因素及改進方法。
癥狀和原因
黑斑:棗果上的黑斑一般不具傳染性。早期棗果表面有白色針狀突起。在后期,突起頂部形成黑褐色斑點,幾乎呈圓形和橢圓形。病灶直徑約2mm。有些斑點連在一起形成斑塊,然后變成棕色和黑色。皮損下的肉完好無損。這往往是由于樹木虛弱,抗病能力弱,蟲咬后傷口愈合不好或指甲開得太重,導致指甲愈合延遲。
紅色斑點:大多數是炭疽斑點,可通過雨水傳播。感染表面出現黃色或紅色斑點,然后出現水漬,并嚴重變成紅棕色斑塊。原因是早期幼果被青蟲、蚜蟲等吸食性害蟲叮咬、吸食,噴灑時液滴過厚,對果面沖擊力過大,造成潛在傷害或不利環(huán)境刺激,造成局部傷害,因為炭疽菌是從傷口感染的。此外,高溫干旱容易造成曬傷,形成紅斑。
紅環(huán)病斑:初期出現淺棕色小斑,然后擴散到紅棕色斑塊。與炭疽病不同的是,后者有同心圓環(huán)線,顏色深淺,有酸味,果實易腐爛,影響病害發(fā)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是降雨量和溫度。該病從幼果期開始侵染。病原菌一直潛伏在果實的果皮組織或表層組織中,僅發(fā)生在果實成熟期附近。
銹斑:水果表面生銹的軟木狀物質,包括條狀、片狀和斑點。這不僅與棗園密度過高、郁閉度高、掛果量過多有關,造成棗果摩擦、果面碰傷、出現疤痕,還與硼、鋅等微量元素缺乏有關,缺鈣等會加重果實表面銹病的發(fā)生。此外,銹病的發(fā)生還會導致冬棗果實表面縮水、銹斑,影響果實表面光潔度,嚴重喪失食用價值。
提高冬棗果實表面光潔度的有效措施
2.1生根壯
首先要培根,增強樹勢,使樹勢保持適度或向上,增強抗逆性。
2.1.1增加有機肥施用量時,最好對土壤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確定有機肥和微肥的用量。一般每畝施3-4m3全分解雜肥。在盛果期,每株樹施100~150kg商品有機肥、0.5~0.7kg尿素和1.5~2kg過磷酸鈣。
2.1.2棗園種草覆草也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建議天然種草或間作低矮作物,如花生、大豆、大蒜、紅薯等,將修剪過的雜草或作物秸稈覆蓋在樹下,撒尿素溶液加速分解,防止被風吹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2.1.3科學開窗是提高冬棗坐果率的有效措施,但如果開窗樹太弱,開枝太細,開枝寬度過大,會延遲指甲愈合時間,削弱冬棗的樹勢,影響棗果的抗逆性。甲口寬度不應超過軀干的1/8,以保證40-45天內指甲愈合。及時噴灑殺蟲劑,防止病蟲害損害指甲。
2.2精細化管理
2.2.1葉面追肥應適時進行,以保證硼、鋅、鐵、鈣等微量元素的需要。發(fā)芽期噴施0.3%~0.5%尿素,花期噴施0.5%~0.7%硼砂,同時噴施10~20mg/kg赤霉素,果實生長后期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0.2%~0.4%硫酸亞鐵和0.3%硝酸鈣有利于棗果實表皮的生長發(fā)育。
2.2.2疏果與產量控制通過疏果與產量控制,合理的負荷能有效減少果面碰傷。集中營養(yǎng)供應,促進果皮組織生長發(fā)育。一般來說,強樹每棗葉2~3果,中樹每棗葉1~2果,弱樹每棗葉1果。畝產控制在2000-2500公斤。
2.2.3夏季修剪:夏季修剪應隨枝葉、果實的生長及時調整,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為果實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主要包括及時清除主干枝與結果枝之間新出芽的棗頭;棗頭有5-7個二級枝時被掐,4-5個二級枝被掐;去除過密枝和競爭枝;當棗樹第一枝長70cm且未木質化時,轉枝可以抑制棗樹的旺盛生長,促進營養(yǎng)物質的供應,提高果實表面光潔度。
2.2.4為改善環(huán)境,棗園選址應遠離水泥廠、石灰廠等污染源,宜設置隔離帶。當幼果遭遇干旱天氣時,從17時開始噴水,不僅可以增加空氣濕度,促進幼果生長和果皮發(fā)育,而且可以清潔果實表面。當地面土壤變硬時,應及時鋤地,增加土壤的滲透性,有利于棗果營養(yǎng)和水分的供應。冬棗白熟時,在地面鋪設反光膜,有利于增加色澤、糖分和果實表面亮度。
2.3加強病蟲害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實現安全、綠色、清潔生產。
2.3.1加強農業(yè)防治主要包括凍結翻盤、加強果園清理、集中銷毀病株、病葉、病果等“京哲”刮去連翹皮,系上塑料帶或涂上粘性蟲膠,防止害蟲爬樹,用石硫混合物烘干;掛殺蟲燈、黃色粘蟲板、糖醋液等能誘殺害蟲,降低棗果的為害率,提高棗果的表面光潔度和好果率。
2.3.2推廣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害蟲天敵防治害蟲,減少藥物刺激的影響??刂萍t蜘蛛、棗尺蠖、蚜蟲等天敵,為天敵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越冬場所,增加天敵數量。在粘蟲、桃蛀蟲、尺蠖等鱗翅目昆蟲卵的集中孵化期,赤眼蜂大量釋放。捕食性螨被用來控制螨類害蟲,如紅蜘蛛。
2.3.3為提高化學防治效果,應選用內吸性強的啶蟲脒、吡蟲啉或氟蟲腈類農藥防治苜蓿五加、薊馬、蚜蟲等害蟲。注意低溫下吡蟲啉和高溫下啶蟲脒的選擇;用吡哆酮防治紅蜘蛛、白蜘蛛和棉鈴蟲;結果表明,阿維菌素對癭蚊、棗小枝、桃蛀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用阿維菌素或氟蟲隆農藥防治棗樹粘蟲和棗樹粉蚧;用氟硅唑和戊唑醇防治冬棗銹病和葉斑病。第二,做好準備。先粉劑,再乳油,再加水,先消毒劑,再殺蟲劑,再葉面肥,還要注意兩倍稀釋,即先在噴霧容器中放入少量水,加入所需藥量,再加入足夠的水充分攪拌均勻。農藥應嚴格按照安全間隔使用,并根據病蟲害的發(fā)生增減劑量,交替用藥,防止抗藥性的發(fā)生。三是噴好藥,選擇無風、晴天、低濕度的天氣,上午10點前、下午3點后噴藥,防止藥物的危害;采用高壓噴霧和細霧噴霧的方法,減少對果實表面的影響,防止軟木塞對果實的影響。
這些都是影響冬棗果實表面光潔度的原因和提高果實表面光潔度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