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又稱黑菜、木蛾、木茸,是我國傳統(tǒng)的保健食品和營養(yǎng)豐富的食用菌。具有滋補、潤燥、養(yǎng)血胃、活血止血、潤肺潤腸(孕婦不宜多食)的作用。人工黑木耳大多在溫室內栽培,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黑木耳在溫室內的栽培管理技術和病害防治措施。
溫室黑木耳立體掛袋的初步研制
1、溫室建設與消毒
腳手架搭好后,在大棚地面鋪設一層6厘米厚的新磚。在三維掛袋前,用10%濃度的氫氧化鈉上清液對溫室地坪內、棚周及棚上的塑料布進行1次消毒。
2、掛袋設施準備
消毒后,每隔20~25cm在掛袋棚上方的每根螺旋鋼筋上拴兩根細尼龍鋼絲繩,并將底部繩頭扎成松結,或每隔40cm直接掛鋼絲繩備用。每串掛袋底部距地面15~20cm。同事們趴在地上,把每根鋼筋都綁在兩端的雙尼龍鋼絲繩上備用。
栽培管理新技術
1、菌絲復壯與袋式消毒
夜間平均氣溫-5~10℃, 再加上人工快速升溫,當氣溫達到10℃, 袋子開始進入大棚,使運輸過程中袋內受傷的菌絲體愈合,重新煥發(fā)青春。菌絲滿袋生長后,加入3~5d的光照,誘導黑木耳子實體的形成。當袋上出現(xiàn)糙米狀耳基時,將袋放入0.2%多菌靈或0.1%高錳酸鉀溶液中進行表面消毒。
2、細菌袋穿孔
當溫室溫度達到15℃ 而且袋子表面的菌絲變白了,袋子可以打開,提高耳朵。選擇小孔鉆耳工藝,購買小孔鉆床時注意切割頭的質量,選用16排小孔切割機,切割頭與切割頭的距離應為2cm。在袋子上鉆一個V形耳孔,深度0.8~1cm,長度1cm,孔距5~6cm,每個袋子上鉆6~9個孔。
3、掛袋
開孔后,將袋懸掛在耳托上,袋與袋之間的距離為10~15cm,袋隨切口一起懸掛。首先,在掛袋繩上套上7-8個塑料圈,用細鐵絲鉤住、捏緊。將切下的細菌袋口放好,夾在左右兩條尼龍繩的底部。取下靠近袋子底部的一個塑料環(huán)。第一個袋子可以掛起來,第二個袋子可以繼續(xù)讓嘴向下靠近第一個塑料圈,然后取下一個靠近袋子底部的塑料圈,然后按照上述步驟直到掛上一根繩子。每次掛完一根線后,將底部的菌袋放入事先綁在鋼筋上的雙股尼龍鋼絲繩中。每次掛完菌袋后,每隔1米用細鐵絲鉤捏一次菌袋。掛袋時密度不宜過高。在高溫高濕的中后期,容易出現(xiàn)耳流、耳腐。一般每根尼龍繩可掛7-8袋,每根繩可掛14-16袋。袋距應為10-15厘米,不小于10厘米,線距不小于28厘米。
4、耳朵訓練措施
溫室的寬度容易變窄,袋與行之間的距離應該很小。溫室里不僅有溫度,還有足夠的濕度、光照和氧氣,使原基能夠快速有序地形成。養(yǎng)耳時棚內只有溫度,會導致養(yǎng)耳緩慢。掛袋后,為了愈合切邊破損的菌絲體,5天內禁止噴水通風。切邊的菌絲封口變白后,增加濕度。約5d后,用清水浸泡,每天噴2~3次,每次2~5min。噴霧時,每天可通風1~2次,降溫15~20分鐘。棚子里的濕度最好是80%。棚內溫度保持在20~24℃白天可以降到6~10℃ 在晚上。棚內地面鋪磚的飽和水每四天向棚外排放一次。同時在掛袋地面鋪設一層紗網(wǎng),將掉落的黑木耳收集起來,保持清潔。
中后期管理
管理中后期應形成干濕交替的環(huán)境。從原基的形成到耳芽的出現(xiàn)需要7天的時間。噴水3-5次,每次15-20分鐘,保持濕度在85%以上。當穗芽直徑達到0.5cm,棚內溫度在22℃以上時,白天應加強通風,并覆蓋遮陽網(wǎng)。當幼穗整齊并逐漸增多時,應停止?jié)菜?,并打開所有遮陽棚。袋上的孔全部打完后,根據(jù)情況將袋暴露在陽光下3-4天,菌絲體再次愈合后再噴水。當溫度達到25度時℃ 白天,溫室四周和頂部的塑料薄膜和遮陽網(wǎng)全部打開,夜間噴水時間延長。
疾病控制
當果穗芽長到1.5厘米時,用0.3%濃度的鹽溶液或結合澆水,每4天噴一次子實體,以防穗腐病、線蟲病和真菌感染。在黑木耳的整個生長周期中,最好用10000~12000gs強而高效的磁化劑磁化水對黑木耳進行噴施,使黑木耳達到無公害或綠色產品的標準。
采摘
當穗片全部膨大,直徑2.5~3cm時,可集中收獲。收割時,要留大的和小的,收割后停止?jié)菜?,待新的耳芽形成后繼續(xù)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