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是一種常見的蔬菜。它可以生吃,冷藏,油炸,烘干或腌制。此外,嫩葉也可以食用。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如果經常食用,可以促進利尿泌乳,強身健體,防癌防癌,而且營養(yǎng)價值很高,那么培育高產秋萵筍需要什么種植技術呢?接下來,我們去看看!
品種選擇
當萵筍暴露在22-24℃以上的高溫和長日照下時,它的花芽分化很快。然而,秋萵筍往往是在這種有利的條件下提取苔蘚。因此,有必要選擇對高溫、長日照不敏感的中晚熟品種。葉尖的嫩枝一般成熟較晚,苗期耐熱。
確定播種期
秋萵筍從播種到收獲大約需要3個月的時間。秋萵筍莖葉生長的適宜溫度期為10天平均氣溫降至21℃后60天左右。因此,在10天平均氣溫降至21-22℃前一個月安排苗期是安全的。播種期太遲了。雖然可以避免未成熟抽薹,但生育期短,產量低,后期易受凍害。一般以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種為宜。
種子低溫處理
萵筍種子萌發(fā)的適宜溫度為15~20℃℃. 夏播期間,由于園內溫度較高,種子萌發(fā)困難。方法如下:(1)用冷水浸泡5-6小時,除去水分,置于15-16℃下℃ 光照促進發(fā)芽,2-3天后,發(fā)芽率可達60%(2) 把它放在0-4℃ 冷藏4-5小時,15-16分鐘加速發(fā)芽℃. (3) 將浸透的種子裝入布袋中,掛于深井水面,2-3天后播種(4天),或選用種衣劑拌種,威修靈、福美雙或氯苯那普利拌種。
苗木管理
種子可在營養(yǎng)缽或苗床中播種。播種后應設高遮陽或掛遮陽網(wǎng)。幼苗不宜過密,以防過度生長。
種植與管理
宜選擇表土肥沃、保水性強的地塊,即種植前施用足夠的基肥。移栽應在下午帶土進行。苗齡25天左右,最長不超過30天。嚴格挑選苗木,淘汰過多苗木。密度應為20-26平方厘米。栽植后應澆灌生根水,遇干旱應澆灌一次補水,以保證成活。為了防止未成熟抽薹的發(fā)生,應充分施肥和水分供應,特別是氮肥的供應,以加速葉片的發(fā)生和葉面積的擴大。結果表明,在結塊期和莖膨大期開始追施有效氮肥,最后添加適量鉀肥可促進莖肥大??傊?,缺水缺肥是秋萵筍抽薹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須引起充分重視。
合理使用生長調節(jié)劑
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用于抑制未成熟抽薹。在莖肥大初期噴施500~1000mg/kg青霉素或6000~10000mg/kg白酒,可有效抑制苔蘚,增加莖重,但苗期不宜使用。
綜上所述,農民要想種植高產優(yōu)質的秋萵筍,就需要掌握正確的種植技術和科學的田間管理方法。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