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俗稱螞蟥,在內陸淡水水域內生長繁殖,是中國傳統(tǒng)的特種藥用水生動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醫(yī)入藥,具有治療中風、高血壓、清瘀、閉經、跌打損傷等功效。那么,水蛭是怎么繁殖的?
一、水蛭是怎么繁殖的?
主要是通過卵生的方式繁殖,雖然水蛭為雌雄同體動物,但必須經過異體受精才能繁殖,交配后一個月兩條水蛭各產繭一枚,每枚繭里有3~8個卵。
二、水蛭的養(yǎng)殖技術
1、養(yǎng)殖環(huán)境
水蛭養(yǎng)殖場地應建立在有避風能力以及光照適宜的環(huán)境下。春秋季節(jié)滿足水蛭生長需要的光照,冬季也可做好防寒工作。在建立養(yǎng)殖場的時候,要根據水質的生活習性合理建造,保證水質、溫濕度、光照等適宜,為水蛭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2、餌料投喂
水蛭主要取食螺類、蚯蚓等無脊椎動物及哺乳動物的血液,天然飼料以螺螄為主,輔以蚯蚓、昆蟲的幼蟲等,人工飼料是各種動物血,飼喂完成后要及時清除凝血殘渣,以免污染水質。
3、水質管理
水蛭易成活,對環(huán)境和水質要求都不算嚴,水溫保持在15~30度,過高過低都影響生長,但人工養(yǎng)殖密度高,水質保持清潔為好,保證一定的溶氧量,另外,7~8月水溫高,要注意適當換水,降低水溫。
4、越冬管理
入冬后氣溫降到10度以下水蛭停止攝食,鉆入土中或樹葉下冬眠,排水越冬在池面上加蓋稻草或木桿以防凍并保持泥土濕潤,帶冰越冬要將池水適當加深,以防止完全結冰。
水蛭在叮咬人或動物時,會用吸盤吸住皮膚,并鉆進皮肉吸血,在養(yǎng)殖過程中要做好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