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中醫(yī)診所放開以后,全國各地對中草藥的需求大大提高。讓中藥材種植成為了更熱火的項目。有的藥農因此致富,有的藥農仍然處于保本狀態(tài),甚至還虧本出現(xiàn),那么如何提高藥材種植效益?2018年種什么藥材賺錢?
一、中藥材品種如何選擇?
1、關注藥材周期性
藥材庫存少價格就高,價格高又促使種植面積增加,導致產大于銷價格又會很快下降。根據(jù)歷年經驗每個品種的價格變化約五年一個周期。所以要以市場需求為前提,同時注重“人無我有、人多我少、人少我多、人常我奇”的原則,種植銷路好的品種。
2、重視藥材道地性
發(fā)展藥材應以道地產區(qū)為主,選擇與道地產區(qū)生態(tài)條件相似的地區(qū)發(fā)展為好。如云南文山的三七、滇北茯苓、黃連、當歸;浙江的浙貝母、杭菊花;廣東新會的陳皮、德慶的何首烏;貴州的天麻、杜仲、天冬等;東北地區(qū)的人參、鹿茸、防風、五味子等。
3、認準量大品種,慎選稀、奇、貴品種
用量大的藥材在一般處方中大多都會用到,如柴胡、防風、遠志、丹參、黃芪、黃芩、旱半夏、附子等品種。
4、土質和氣候
根據(jù)當?shù)氐耐临|和氣候選擇適宜的品種,少量試種后再大面積種植。如西洋參、人參只適宜在北方以及南方海拔1000米左右的地區(qū)種植,在南方亞熱帶的低海拔地區(qū)則不宜種植。
5、人工成本投入大的慎選
桔梗、徐長卿等種籽類品種春季需要覆草或覆膜,否則出芽率不高,出苗后還要投入大量人工除草。金銀花投入一次可多年受益,可大面積種植需要投入大量人工及時采收,所以選種時一定要謹慎。紫丹參、玄參、紫苑、天南星、薄荷、白芍、牡丹、皂刺等芽苗類品種相對技術要求不高、人工成本較低,可適當選種種植。
二、中藥材如何選擇土壤、施肥整地?
土壤肥沃才能有好的產量,所以說充分腐熟的農家肥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般畝施2000公斤左右,混勻深耕35cm以上。有條件的畝施復合肥15-20公斤。
1、砂質土壤:以根類藥材品種為主,如甘草、麻黃、北沙參、桔梗、防風、射干、知母、黃芩、黃芪、板藍根等,很多品種都喜歡砂質土壤,利于根部生長,要多施肥產量才高。
2、粘質土壤:不利于根部生長,根部入藥品種不種為好,可選擇水生中藥材如澤瀉、菖蒲等。也可摻沙改良后適當選藥用地上部分的品種,以植株、花朵、葉子、果實入藥的品種即可,如紫蘇、蒲公英、紅花、金銀花、枸杞、藿香、巨麥、地丁等。
3、壤土(黃土、黑土):北方的黃土地和黑土地,土壤肥沃,有水利條件最好,根類、花、葉、子類都可種植,如桔梗、黃芪、關防風、柴胡、黃芩、遠志等。
4、土壤酸堿度:pH值為6.5-7.5時,適宜大多數(shù)中藥材;pH值小于6.5時,適宜種植肉桂、人參、西洋參、黃連等;pH值大于7.5時,適宜種植甘草、枸杞等。
三、種子消毒怎么處理?
播前要對種子進行曬種、浸種、消毒、催芽等處理,增強種子活力,防治病蟲害提高發(fā)芽率。
四、如何根據(jù)品種特性管理藥材?
不同中藥材藥用部位不同栽培技術也不一樣。
如:旱半夏、天南星、穿山龍、天麻等,只有在隱蔽、涼爽、多濕的條件下生長,藥效成分才能形成。
旱半夏和絞股藍在栽培時,要注意遮蔭。
枸杞、丹參、北龍膽、白芍、甘草等是喜光藥材,要保證充足的光照。
旱半夏、天南星、穿山龍、何首烏可以和核桃、山楂、板栗、棗樹、黃柏、楊樹、松樹林下間作。
西紅花為防止種莖退化,生長期間要除芽;菊花為增加分枝要打頭;根與根莖類藥材如何首烏、桔梗要摘蕾;枸杞、鉤藤要整形修剪;芍藥、桔梗采上時需趁鮮去皮等。
五、如何進行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
1、連作問題
很多中藥材特別是一些根莖類藥材如三七、白術、太子參、地黃、丹參等都不宜連作。一方面是由于土壤肥力、土壤結構改變的問題,另一方面是病蟲害嚴重。此外中藥材在生長過程中分泌一些有毒物質在土壤中,也使得連作的效果不好。
2、不同品種水肥管理不同
(1)根及根莖類藥材需選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并要求深耕。
(2)葉類和全草類藥材應增施含氮套餐肥,適量配施磷鉀微量營養(yǎng),提升品質耐儲運。
(3)花、果實類藥材一般要求要注意修剪整形,多施有機活化營養(yǎng)及磷鉀微套餐肥。
六、如何捕捉信息,掌握最佳銷售時機?
根據(jù)種植情況及時與各藥廠或供種單位聯(lián)系,及早采收交貨,如果是大面積種植,持久發(fā)展下去也能引得客商上門求貨,只要把握準銷售時機,一般不會造成積壓。
只有做到這些,科學種植藥材,才能有利可圖。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