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生態(tài)養(yǎng)雞的養(yǎng)殖場地選擇草原牧地、天然林地、農家田地等地飼養(yǎng);要求雞舍周圍5公里范圍內沒有大的污染源,有豐富的牧草和林地,其坡度以不超過25°為宜,且背風向陽、水源充足、取水方便;道路交通和電源有保障,便于飼料和產品運輸和加工。雞舍和運動場的大小設計標準:雞舍按照每平方米10只,要求架養(yǎng)棲息,運動場按每平方米1只計算,運動場周圍最好用籬笆和塑料網圍起來。
1.抓好育雛時節(jié)
生態(tài)雞的飼養(yǎng)必須選擇合適的育雛季節(jié),以利于生態(tài)雞的放牧飼養(yǎng)。按照當地的氣候特點,最好選擇3~6月份育雛。由于此期氣溫逐漸上升,光照充足,對雞生長發(fā)育有利,育雛成活率高。雞可以戶外活動時正好氣候溫暖,環(huán)境適宜,舍外活動時間長,使雞可得到充分的鍛煉,因而體質強健,對以后天然放牧采食,抗御自然災害和預防天敵非常有利。要求每日飼喂5~6次,保證清潔飲水。
2.抓好幼雛訓練
雛雞在舍內飼養(yǎng)4周后,體重達到200克左右時改為小圍欄散養(yǎng),有目的地訓練它的條件反射。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雛雞聽到人為的聲音就會回來吃食、飲水。在此期間,抓住時機鍛煉雞只覓食飼料和捕食昆蟲的能力,經過4~6周的訓練,雛雞形成了條件反射,增強了覓食的能力并增長了預防天敵的本領后,就可以準備放養(yǎng)了。
3.抓好育成階段的飼養(yǎng)管理
生態(tài)散養(yǎng)蛋雞8~20周齡這一時期為育成期。育成期的任務是充分鍛煉雞只的胃腸消化能力和捕食能力,力求雞群均勻度好、合格率高、適時開產。雞體重到了500克以上后,就具備了放養(yǎng)的條件。這時可以把雞散養(yǎng)到放牧場地,雞只在廣闊的田野里捕捉昆蟲,覓食草籽、嫩草,自由活動。此期,補料可逐漸減少到2~3次/天。
4.選好人工補飼飼料
在育雛和育成階段,一定要按照雞的生長階段的營養(yǎng)需要,選擇正規(guī)飼料廠家生產的全價飼料,保證雛雞、育成雞和成年雞的飼料供給和補充。人工補飼的飼料,必須按生產有機食品的標準執(zhí)行。在人工飼料生產過程中嚴禁添加各種化學藥品,以保證生態(tài)雞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