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jié),廣西蒼梧縣六堡鎮(zhèn)山坪村茶香醉人。
“你要這樣摘,出芽才會好一點。”清晨,在云霧繚繞的連片高山六堡茶園上,黨的二十大代表祝雪蘭手把手指導村民打理六堡茶。
祝雪蘭是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六堡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08年當選山坪村黨支部書記。
“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想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14年來,祝雪蘭帶領村民修路,種植和加工六堡茶,種八角,架電線、網線,通自來水……山坪村眼看著一年變一個樣,一步步實現了脫貧致富。
敢想敢做的“祝支書”
山坪村是蒼梧縣西北部的偏遠瑤族村,全村有500多人,超過一半的人住在海拔600米的山區(qū)。
過去,進村都是泥路,下點小雨,走路都困難,車輛更是無法通行,很多農產品都爛在了山里。修路,成了村民們最迫切的心愿。當選村支書后,祝雪蘭暗下決心:要為村里修路,把大山里的小茶葉變成“金葉子”,讓村民們過上好日子。
2013年6月,聽說縣里有扶持基層的項目資金,祝雪蘭毫不猶豫地去爭取。修路的資金有了眉目,但是道路施工涉及沿途村民的茶山占用、院墻拆遷等,又遭到部分村民的反對。
祝雪蘭和村干部多次上門動員,跟群眾協商。每天忙上忙下,而她身患癌癥的丈夫病情突然加重。在醫(yī)院陪護丈夫時,祝雪蘭放不下那條村道和工作。丈夫看出了她的為難,就讓她趕快回村,別耽誤村民的大事。
帶著村民的期許和對丈夫的愧疚,她一頭扎進了工作中,帶領全村的人開山、挖土、鋪路,村民們提出的問題一一得到了解決,2014年春,一條平坦的水泥路終于修到了鄉(xiāng)親們的家門口。
大公無私的“祝師傅”
祝雪蘭的祖輩父輩都是當地有名的制茶師傅。作為六堡茶制作工藝的第四代傳承人,祝雪蘭自小與茶香為伴,耳濡目染間傳承父輩的傳統制茶技藝。
由于山坪村各家各戶制茶手法不同,收回來的茶葉質量也參差不齊,制約了山坪村六堡茶產業(yè)的發(fā)展,祝雪蘭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我要把六堡茶制作工藝傳授給大家。”2013年,祝雪蘭召開家族會議,討論是否要將不外傳的瑤族制茶技藝推廣出去。第一個反對的是她的兒子鄧煒健。他聊起9年前的那次家庭會時說:“當時想不通,我媽怎么那么大方?把祖?zhèn)髅胤阶尦鋈ァ?rdquo;
“我是村支書,得考慮全村發(fā)展啊。”祝雪蘭多次勸說,家人終于理解了她的用心。就這樣,祝雪蘭創(chuàng)建了“茶園講堂”,用自家炒茶的小平房當教室,手把手地傳授手工茶的“三炒三揉”訣竅,村里村外的茶農紛紛前來學習。
她陸續(xù)帶出專業(yè)制茶師20多人,讓近千名茶產業(yè)從業(yè)者掌握了制茶工藝,農家手工茶的價格也逐年攀升。漸漸地,大家看到祝雪蘭,都會親切地叫她一聲“祝師傅”。
堅守初心的“茶籮娘”
隨著六堡茶名聲日盛,擴大種植規(guī)模、提升種植管理水平成為當務之急。起初,有些村民擔心不會種、產量低、賣不出,都只是觀望。
“你們只管把茶種好,我負責收購銷售。”為讓村民無后顧之憂,祝雪蘭發(fā)揮榜樣作用,帶頭擴種茶園,又挨家挨戶講“茶經”,幫村民算經濟賬。目前山坪村的茶葉種植面積達2600多畝,產量達7萬余斤。
2014年起,祝雪蘭先后發(fā)動群眾,成立10個六堡茶專業(yè)合作社,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訂單回收村民采摘的茶葉。2018年5月,她注冊了“祝雪蘭云霧六堡茶”品牌,逐步在市場上打出口碑。
村民鄧金升告訴記者,“原來最擔心就是茶葉賣不出去,現在有了六堡茶的專業(yè)合作社,品牌名氣越來越大,到茶葉采摘時節(jié),一天可以摘15斤左右鮮葉,至少可以掙200多元。”
2016年,山坪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了1.2萬元,被評為第四批自治區(qū)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
在蒼梧縣六堡鎮(zhèn),相傳古時有位茶籮娘教給當地老百姓采茶、制茶的妙方,讓人們過上富足的日子。如今,祝雪蘭手把手地指導村民采茶種茶,幫助深山里的瑤族群眾實現了脫貧致富夢,被村民譽為當代“茶籮娘”。
“作為一名黨員,帶領鄉(xiāng)親致富,是我的初心,也是責任。”祝雪蘭表示,山坪村正在加緊打造瑤寨新形象,將六堡茶文化、瑤族文化和鄉(xiāng)村旅游結合起來,加快打造鄉(xiāng)村旅游項目,讓鄉(xiāng)親們種好茶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增收途徑……一幅更加美好的茶鄉(xiāng)圖景,已經寫在她的笑容里。
記者:謝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