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貧搬遷是塊“硬骨頭”,長沙市為什么能啃下?答案就是措施到戶精準。在寧鄉(xiāng)青山橋鎮(zhèn)一個易地扶貧搬遷點,不僅做到了“水電場路網”公共基礎設施“五到家”,而且實現了住房、教育、醫(yī)療、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五到位”,讓長沙易地扶貧搬遷更有精度。
貧困山區(qū)修建道路困難重重,長沙市為什么能打通?方法就是深度幫扶深度貧困縣。在長沙對口幫扶26年的湘西州龍山縣,該縣里耶鎮(zhèn)農村道路不僅通到了院子里,而且延伸到果園里。“產業(yè)快車道+旅游慢步道”,讓產業(yè)扶貧更有深度。
全學段幫扶貧困學生投入巨大,長沙市為什么能做好?答案就是“溫暖脫貧”。在望城區(qū)楊家山村,駐村幫扶的長沙軌道交通集團隊對留守兒童進行“一對一”暖心資助。這樣的動力來自長沙建立“從幼兒園至研究生全學段的貧困學生資助”政策,讓教育扶貧更有溫度。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zhàn)決勝之年,群眾滿意度才是‘硬杠杠’,才是檢驗脫貧攻堅成效的‘試金石’。”在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看來,群眾滿意度源自扶貧的精度、發(fā)展的深度、脫貧的溫度。今年時間馬上過半,必須爭分搶秒,在“三度”下足功夫,進一步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扶貧有精度
——“六個精準”幫扶到戶到人到“心”
哪里有貧困戶,哪里就有幫扶干部。按照“六個精準”的要求,長沙安排了3.7萬名干部,結對幫扶全市4.67萬名貧困戶,加上社會幫扶力量,讓每一個貧困戶都配有一名干部,以超過“1∶1”的比例精準幫扶。
難打的戰(zhàn)役在哪里,優(yōu)勢兵力就派往哪里。“來到桃花洞,番薯齊屋棟,不吃肚子饑,吃了肚子痛”曾經是瀏陽市沙市鎮(zhèn)桃源村的真實寫照。村里窮,窮在基礎設施薄弱,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沒有一條疏通的渠。
針對這一情況,長沙市安排市交通運輸局、市體育局等作為桃源村的幫扶單位。2016年,扶貧工作隊爭取到項目,將從村委會到小源農場的路從4米拓寬到6.5米,并將拓路鑿下來的石塊,用于加固、美化河道。路寬了、渠通了,小源農場周邊的水果產業(yè)“活”了,引來游客采摘體驗。為了讓游客來了更有“玩頭”,長沙市體育局依托沙市鎮(zhèn)建設全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zhèn)的契機,將桃源村打造成戶外運動休閑基地。
易地扶貧搬遷不易,而在寧鄉(xiāng)市青山橋鎮(zhèn),易地搬遷卻“搬”出了新氣象。
“沒有什么訣竅,關鍵在于措施到戶精準。”青山橋鎮(zhèn)黨委書記李洪波介紹,鎮(zhèn)上做到“五個精”:精選對象、精挑位置、精心設計、精打細算、精心考慮,讓貧困人口“搬得出、穩(wěn)得住、能致富”。
為了精準幫扶,青山橋鎮(zhèn)撬動社會扶貧,先后啟動兩期“千手愛心大屋”建設,新建房屋9棟,141戶貧困戶不僅實現了“水電場路網”公共基礎設施“五到家”,而且做到了住房、教育、醫(yī)療、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五到位”,搬遷戶只管“拎包入住”。
“吃飯、吃菜、賺錢問題”怎么辦?青山橋鎮(zhèn)致力于“三解決”。該鎮(zhèn)對貧困戶原有的田土按照每畝300斤原糧的價格進行統(tǒng)一流轉,解決吃飯問題;在“愛心千手大屋”周邊流轉了12畝耕地,按每戶0.1畝-0.2畝的標準分配給搬遷戶作生產用地,解決吃菜問題;對有工作能力的貧困人口,給予技術培訓,幫助安排就業(yè)崗位,解決賺錢問題。
“搬走的是貧困,守住的是幸福。”花園村脫貧戶付新飛告訴記者,2016年他從花園村搬到“千手愛心大屋”后,就在集鎮(zhèn)從事環(huán)境衛(wèi)生工作,并在走路不到10分鐘的農業(yè)基地務工,現在每月有9000元的收入。
發(fā)展有深度
——算好脫貧攻堅的“驗收賬”和鄉(xiāng)村振興的“長遠賬”
發(fā)展如何才有深度?在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建新看來,脫貧,培育發(fā)展后勁才是“交真賬”。在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緊密銜接期,既要使脫貧攻堅的“驗收賬”算得漂亮,也要讓鄉(xiāng)村振興的“長遠賬”算得明白。
脫貧攻堅,交通先行。為此,長沙市實施“精準扶貧農村公路”建設項目350余個576公里,在2016年底打破了全市84個貧困村的交通瓶頸。近幾年,將交通扶貧與旅游開發(fā)融合發(fā)展,修建了140余公里全域旅游道路,打通了貧困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旅游路。
長沙所轄瀏陽市地廣山多,作為“毛細血管”的農村公路特別是貧困村公路存在建設等級低、路網不完善、安保設施不全等問題,成為瀏陽交通扶貧的一塊“短板”。奮力脫貧攻堅,就要勇當“開路先鋒”。2016年9月,瀏陽實施“農村公路三年行動計劃”,截至目前,共有2477條“破亂差”道路打造成“綠暢美”道路。這些道路沿線經過33個貧困村、帶動11209名貧困人口受益。
相對于瀏陽重點打造“旅游路”,作為湖南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龍山縣在長沙的對口幫扶下著重打造“產業(yè)路”。
里耶鎮(zhèn)的很多村沒有多少地,幾乎全是山,山上沒有多少土,幾乎全是石。過去的里耶一窮二白。20世紀90年代,勤勞的里耶人民開山挑土種臍橙。然而,由于山高路遠,臍橙運輸費時費力,背簍難背下山,有的種植戶不得不棄種外出務工。
“我們要做到有臍橙的地方就有‘產業(yè)路’。”湘江新區(qū)駐里耶鎮(zhèn)對口幫扶工作隊隊長周妙如說。從2019年起,湘江新區(qū)投入700多萬元,幫助里耶鎮(zhèn)修建了近50條通往山上果園的砂石路,4米寬的砂石路方便運輸臍橙的三輪車上下山,今年,這條產業(yè)路將在里耶鎮(zhèn)所有臍橙種植村實現全覆蓋。
路修好了,橙子“下山”不再難,一批曾經放棄種植、外出務工的村民回來了,全鎮(zhèn)新種或改種了近5000畝臍橙。“臍橙的下山路就是我們的致富路。”賈市社區(qū)貧困戶鄭壽平回到家鄉(xiāng),新栽了119畝臍橙。修路的小投入實現了農業(yè)的大產出,鄭壽平給記者算了筆賬,一畝臍橙可以獲得上萬元收益,全鎮(zhèn)5000畝臍橙每年可獲益5000萬元。
臍橙下山,游客上山。在鋪就“產業(yè)快車道”的同時,長沙還幫扶里耶修建“旅游慢步道”。
懷抱酉水河、背靠八面山的里耶古鎮(zhèn),由于鎮(zhèn)街比酉水河防洪堤低四五米,2016年洪水淹到了村民房屋的二層。
在湘江新區(qū)駐里耶鎮(zhèn)扶貧工作隊和當地政府的共同助力下,從2017年起,他們決定為里耶交通版圖畫一個漂亮的弧線——將半弧形河堤改造成安全防洪路;投入1200萬元將環(huán)后山半弧形打造成旅游慢步道。2019年,6.4公里的里耶后山旅游慢道系統(tǒng)建成,從古鎮(zhèn)往八面山延伸,與酉水河畔的安全防洪堤形成一個完美的交通閉環(huán),平時作為散步游覽所用,發(fā)生洪災時作為防洪應急疏散通道。這條道,引來了越來越多的游客,也給當地脫貧群眾帶來了豐厚的旅游收入。
脫貧有溫度
——讓脫貧群眾增強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將龍山作為長沙的‘第10個縣’來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將龍山貧困鄉(xiāng)親視同長沙貧困群眾一樣來真扶貧、扶真貧,只有這樣,龍山百姓才會感受到脫貧的溫暖,對口幫扶才更有溫度。”長沙市副市長李蔚表示。
省定貧困村楊家山村位于長沙市望城區(qū)最西端,村里的留守兒童成為急需關愛的群體。駐村幫扶的長沙軌道交通集團除了按“規(guī)定任務”結對幫扶貧困群眾之外,還用“自選動作”對留守兒童進行“一對一”暖心資助。這個活動已經持續(xù)了5年。
“我想要爸爸和媽媽!”2016年,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駐楊家山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凌志凱入戶走訪時,7歲的莊紫軒小朋友的這句話深深地“砸”進了他的心里。那一刻起,凌志凱決定,把小紫軒當成自己的孩子看待。
莊紫軒從小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對小紫軒來說,最缺的就是父母之愛。而村里還有十幾個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很少陪伴在身邊。摸清村里18名貧困兒童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后,長沙軌道交通集團18名員工與楊家山村浴池小學的貧困孩子“大手牽小手”,承諾資助像小紫軒這樣的貧困生直到研究生畢業(yè)。
為了讓更多的貧困學生獲得愛心滋養(yǎng)、溫暖關懷。長沙建立了從幼兒園至研究生全學段的貧困學生資助政策,平均每年投入免費入學和資助經費達10億元,基本實現貧困家庭子女免除學雜費,中職學生免學費入學,小學及初中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均為100%。